浙江省海宁市瞄准三个点推动院内老年社工服
发布时间: 2022-11-21

今年以来,海宁市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市7个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院试点开展老年社工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走访建档225人,启动个案服务19人,专业小组4个,开展社区类活动22场,职工实务培训3次,外出参观4次,服务老人3712人次。

一是聚焦热点,需求排摸“保精准”。近年来,该市通过养老院软硬件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取得较大提升,但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老年人在养老院内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以看电视为主,占比达55%,聊天、发呆占22%,棋牌类活动占8%。为此,项目通过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需求,协助养老院策划组织各类服务,要求每个养老院全年开展个案服务不少于5个;建立社交小组、康乐小组、休闲技艺小组、老人互助小组等兴趣小组不少于3个,每周开展小组活动不少于2次;建立治疗性小组不少于1个,包括生命历程回顾、情绪管理、角色适应等;每季度开展职工实务培训不少于1次。通过个案服务、小组和社区活动的实施,协助在院老人树立积极的老龄观,提升其生活品质和养老幸福感。

二是直击痛点,社工配置“接地气”。目前,全市养老院拥有持证社工12名,但院内社工受到体制影响需兼顾其他日常事务,无暇开展专业社工服务,队伍建设成为制约院内社工服务的痛点。试点工作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会同养老院,建立“驻点服务+巡回服务+志愿者补充”的组合拳模式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其中,市社会福利中心、海洲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颐康养护院等3个老人较多的养老院,由专业社工长期进驻开展服务;袁花、斜桥、钱塘江、海昌等养老院,由专业社工采取巡回服务方式,每周服务不少于2次。同时,社工机构为每个试点单位招募不少于10名志愿者,协助社工开展各类服务。

三是紧扣难点,督查考核“压担子”。针对当前公办养老机构创新能力不足的难点,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养老院社工服务积极性。将社工服务作为养老院4h考核内容之一,纳入市政府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同时,建立例会工作制及期中期末评审制,定期汇报交流项目实施情况,合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专业督导机制,邀请社工领域的专家及督导,现场了解工作进度,检查工作台帐,对症下药提出工作建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