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19日专电记者滕军伟连日来,不少
发布时间: 2022-11-21

新华社济南1月19日专电(记者滕军伟)连日来,不少人冒着大雪,赶到烟台招远,给“拾荒助学”的刘盛兰老人送行。

1月16日,93岁的“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去世,他的告别仪式于18日在老家招远举行。葬礼简单质朴,就像他的一生。

告别的人群中,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眼眶红肿。他叫乔垒,36岁,是老人生前捐助过的学生之一。他特意跟单位请假从济南赶来,“见爷爷最后一面”。

1998年,还在上大学的乔垒家中突遭变故,他和弟弟面临失学困境。刘盛兰得知后,向兄弟二人伸出援助之手。

“汇来的第一笔钱只有20元,不多,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工作十多年来,兄弟二人经常回来看望老人。

他们只是刘盛兰20年来捐助的100多名学生中的代表。

当时在招远黄金公司担任保管员的刘盛兰,无意中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邹城市王村乡东洪洋村13岁的中学生吕亚洲,因家境突生变故,面临辍学危险。第二天,他跑到邮局,给吕亚洲寄去50元钱。对于一个月收入仅300元的七旬门卫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从那时起,刘盛兰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展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但这些学生不知道,捐助他们的“刘爷爷”“刘奶奶”是一名“五保户”,是靠捡破烂赚来的钱。

2002年,刘盛兰搬回村里居住。生活没有来源,他就天天到村子的垃圾桶和村集市上捡酒瓶、易拉罐等变卖,卖回钱后,全部捐献给素不相识的困难学子。

刘盛兰20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直到刘盛兰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他的故事才被外人知晓。

弥留之际,老人叮嘱自己的侄子,死后把自己火化,埋到老家的山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一路走好,爷爷!”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表达对这位老人的尊敬与留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