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月日专电(记者范世辉)村医“住
发布时间: 2022-11-21

新华社石家庄3月22日专电(记者范世辉)村医“住进”互助幸福院,这对于河北省肥乡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郭巧荣来说,病情发作时有了可以及时抓住的“救命稻草”。

老人床头的传呼机,可以让村医随叫随到,比给她雇个保姆还让人放心。”老人的儿子杜军平说。杜军平哥仨有的搞汽车运输,有的做汽车修理,不能陪伴老人。如今,他们再也不担心老人的健康了。

把农村单身独居的老人集中在互助幸福院一起生活,互助服务、自我保障,实现“老有所养”;同时,把村卫生室建在幸福院,医生24小时为住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讲授养生保健知识,实现“老有所医”。河北省肥乡县积极推进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在加快改造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出一种符合农村特点的低成本“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郭巧荣老人所在的前屯村互助幸福院,是一个新建的二层小楼,有48间房屋,可满足村里全部有入住意愿的老人居住。目前这里住着32位老人。

“现在幸福院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把村卫生室建在了幸福院里,不但方便村里群众看病,还可随时为住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可谓一举两得。”县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振红说。

记者看到,前屯村卫生室紧邻幸福院老人居住区,内通楼道,村医能随叫随到,24小时“守护”老人健康。卫生室外部临街,仍可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村医郭丽萍介绍,这些老人大多没有文化,儿女又不在身边,原来卫生室不在幸福院时,由于看病不方便,经常是小病拖、大病顶,拖来拖去拖出大毛病。现在好了,她每天守在老人身边,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解决,平时还能为老人讲些养生保健知识。

“去年冬天,80多岁的吴玉琴老人经常说肚子疼,一问原来顿顿吃方便面加鸡蛋。我马上为老人调整了食谱,并辅助推拿治疗,做了两三次后,老人明显感觉肚子舒服多了,身体也渐渐硬朗起来。”郭丽萍说。

如今,像前屯村一样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幸福院,肥乡县已经建成6家。卫生室除了为幸福院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每周进行健康体检,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血压、心肺功能以及健康史、精神状况等。同时建立检查台账,实行“保姆式”诊疗保健康复服务,把每天的服务时间、问诊、医嘱等情况记录在案,随时掌握住院老人的健康动态,以便对症施措,跟踪服务。

在此基础上,县里还成立医疗义诊巡诊组,从县医院和乡卫生院抽调专家,每月对幸福院开展定期问诊、会诊服务。其中,县级名医实行分片包乡机制,每月至少到幸福院义务巡诊一次,乡卫生院医生至少巡诊两次,及时针对老年人常见病、易发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另外,肥乡县还投资28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按照“养老与医疗机构相融合、共建共营、医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将优抚医院、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形成“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县医院老年病区已在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天福安养院、夕阳红老年公寓两家民办养老机构已完成搬迁,可同时满足670名有意愿的老人入住。

按照规划,肥乡县今年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年内实现30个幸福院与卫生室幸福“牵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