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一辆破自行车,但老杨还是每天骑着它
发布时间: 2022-11-21

虽然只有一辆破自行车,但老杨还是每天骑着它跑东跑西,为大伙服务

老杨写板书用剩下的粉笔头

老杨练字的这个广场,是他跑仨月争取来的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文 张郁/图

退休之后,他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免费为社区和附近的居民服务,一干就是15年。

为了给附近居民辟出个休闲活动的场所,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来地权,又“请”走了上百辆车,运来几十个大石条,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造出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其人】

退休之后服务社区

人送雅号“领头杨”

6月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在和平新村社区活动室见到杨书田时,他正在组织一群老人排练唱歌。

杨书田今年75岁,老家在河北邯郸,从小在郑州长大,是郑铁分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

退休后,老杨总想做点事,就自告奋勇当起了老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刚开始家人很不理解,“都退休了还不歇歇?”可他却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

打扫卫生、布置场地、组织人员、接待群众……每天的工作比上班时还多,他的皮鞋总是磨得散开着皮,走路时一扇一扇的。15年如一日,他坚持了下来。

由于当过老师,老杨板书写得相当漂亮,社区的十几块黑板的板报都成了他的“任务”。在郑州创文、创先争优的活动中,他一个人就书写了25期的黑板报,“大热的天,一上午换了两件衣服都湿透了。”

在解放路立交桥下,他牵头成立了老党员市容监督义务值勤岗,监督市容之余,还为他人指路领路,为农民工、瓜农端茶送水。由于在社区活动中事事走在前列,他被居民亲切地称为“领头杨”。

在他的黑板报上,还单独辟出一块写天气预报,久而久之,不少人跟他打招呼就说:“老杨,今儿啥天儿呀?”

【其事】

自己跑了3个多月

给大伙弄个文化广场

为把活动中心办好,他没少下功夫,购置象棋围棋,增添书刊报纸,摆放鲜花绿植,甚至还在活动中心小院内种上了各式蔬菜,“环境好,大家才能玩得好。”

2012年,他发现偌大的社区连一个正经的娱乐场地都没有,几经寻找,他相中了解放路立交桥下的一块地。

由于地面上停满了车,地权又涉及铁路局和市政府,老杨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终于把土地的使用权拿到了手。之后,他又一个一个说好话,让人家把车挪走,并在地上写提醒标语,光粉笔就用了三盆。

为了“保住”这块地,老杨和10多个退休老哥们儿每天晚上都去附近搜罗废弃的大石条,然后用推车推回来“圈”住场地,“一块都三四百斤,我们十几个老家伙得用撬棍一点一点地抬上去。”老伙伴周师傅说,他现在还觉得腰疼。

之后,老杨又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地往市政公司路电管理处跑,软磨硬泡,最终,给广场通了电。

历时3个多月,老杨终于给附近的居民“抢”出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还添置了书桌、书籍、门球、乒乓球等。遇到节假日,他还四处联络演出团队,在此为居民表演歌舞、杂技等。

【其心】

把老一辈的优秀思想

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现在的老杨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活动室、文化广场不断组织活动,他总是第一个来,准备活动器材;最后一个走,打扫卫生、收拾东西。

他说:“我也没多大的能力和水平,但我还是想把以前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们的一些优秀思想和观念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在文化活动广场,只要是想学书法的孩子,他都会免费教,“随时来找我都行。”目前,已经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跟着他练习,“有的已经写得很好了。”

他还想走进学校,给孩子们谈论一下孔孟孝道,“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感恩。”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品质、素质、气质、体质等的培养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出来的孩子才能更优秀。”

为了这个目标,他每天都会看很多书,充实和提升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也没啥轰轰烈烈的事迹,从自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会有一个完整而无憾的人生。”他说。

(线索提供:王保喜;稿酬:50元;报料电话:0371-86088666)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