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发布时间: 2022-11-21

延续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等。”

两会前夕,国新办举行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白涛等就如何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阐述了思考、方向和路径。其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认为是当下金融行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的重点。

“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在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去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稳步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方针,逐步壮大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白涛介绍称,“我们寿险公司承保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积累的准备金约17000亿,为广大客户养老提供资金储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也曾指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泰康践行产融结合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也表示,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不仅可以完善养老金体系,还可以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人身保险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障需求提升以及政策推动下,保险、基金、银行、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都致力于探索养老金第三支柱,初步形成了开放竞争的格局。

和郭树清主席讲话不谋而合,业内人士热议两会养老话题,大都认为要解决养老难题,并非“一朝一夕”,更要聚集各方市场主体的合力,在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养老保险的支柱作用。此外要防范风险,合规经营,做监管的好学生,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