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一位患抑郁症的老人从高楼跳下自
发布时间: 2022-11-21

日前,惠州市一位患抑郁症的老人从高楼跳下自杀身亡。据媒体报道,今年60多岁的李伯原本性格开朗,但自从退休后,他变得有些闷闷不乐,觉得人生无趣,自己没用了。妻子儿女觉得李伯有心理问题,对他看得特别紧。这种做法更是让李伯烦躁,心情更加不好。终于在一天上午,趁妻子外出买菜时,李伯跳楼自杀了。

无独有偶,无锡市一名退休老人因多年来受多种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折磨,久病厌世、自缢身亡。

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自杀率最高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中9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现代都市人忙于事业、爱情、婚姻,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导致“空巢”老人数量急剧上升。

调查数据称,我国大陆地区有近五成是空巢老人,其中近四分之一的老人感到孤独。这些老人曾经为了孩子忙忙碌碌,到头来发现子女全不在身边,只有过年时才能看到自己辛苦养育成人的后代子孙。从而产生孤独、寂寞、忧郁、烦躁等悲观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最常见的有: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悲观自卑、敏感多疑等。有些老人因承受不住各类消极的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压力,最终选择自杀。

老年人是心理疾病的重灾人群,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现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数字越来越庞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3大老年人心理疾病成因

根据调查,当今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为3种:

1. 退休在家,因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及分工,终日无所事事,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孤寂凄凉之感。

2. 随着年龄增大,老人愈发敏感多疑,对他人难以形成信任,且容易歪曲他人话语,略有小事就怀疑生了大病,久而久之变得孤独离群。

3. 老人大多与儿女分居,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子女几次,不由感叹自己没用,很容易产生被遗弃感。其次,清闲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从而产生抑郁、悲伤等情绪。

德瑞姆倡导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对此,德瑞姆心理教育呼吁全社会保障空巢老人安度晚年,温暖空巢老人的身心,物质的保障是必要的,子女的精神赡养更为重要。

创立于2002年的德瑞姆心理教育,是中国首家获得政府授权的心理教育机构。

作为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摇篮“,德瑞姆认为:

首先,社区可以利用老年活动场所,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普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让老人们多了解心理知识,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培训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同时,设立棋牌、舞蹈等娱乐项目,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次,子女应多与老人交谈,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帮助和鼓励,帮助父母树立生活的信心,排解他们的孤独寂寞。加强对父母的观察,鼓励父母参加社区活动,接受他人快乐的感染。对于不能常回家的子女,可以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经常传点照片、语音,发发视频什么的。这也是陪伴,同时还能让老人克服恐惧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人自身来说,可以从改善环境、自我调整、体育锻炼、情绪疏导4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

1. 改善环境

习惯性地打扫房间;屋内时常通风;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装扮家居;在室内养一些绿色植物或鲜花,每天精心浇灌,植物的生命力会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养些宠物陪伴自己,热闹的环境可以让心灵更加充实。

2. 自我调整

当觉得压力过重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和期望,自我调整,减少心理压力;同时注意合理作息,每天用心感受自己拥有的幸福和快乐。

3. 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发现情绪低落时,不妨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打球或郊游,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增加日光照射,以增强人的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

4. 情绪疏导

存在消极情绪时,主动寻求家人及朋友帮助,多参加社交活动,适时释放疏导情绪。

要想解决好当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这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一起努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