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老年大学成立于1988年7月1日。在28年的办学实
发布时间: 2022-11-21

资中老年大学成立于1988年7月1日。在28年的办学实践中,该校坚持党政办学、理念引导、理论研讨、人性管理、制度创新、争先创优、远程教育、回报社会,创新了生存和发展方式,积淀了独特、稳定的校园文化,创立了行业公认的老年教育品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一、党政办学—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县党政领导对该校工作做到了“五个纳入”“两个参与”。“五个纳入”。组织上纳入统一管理,十三任县长都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上纳入议程,县委,县政府先后讨论研究110多次,发文40多个;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今年预算26万元,加上在编5人的费用达50万元;计划上纳入“十三五”规划;县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报告都强调老年教育工作。“两个参与”。县四大班子领导先后有42人到校讲大课124次;县领导先后有99人到校参加调研和重大活动800余人次。

二、理念引导——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该校坚持以科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主要办学理念是:双向回报、开心教育。“双向回报”即社会回报老年人和老年人回报社会。办学初,学校就提出了“办好老年大学是社会对老年人和老年人对社会的一种双向回报”。就此理念,学校写了一篇文章,2003年11月被第六次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开心教育理念,即开阔眼界,宽广心胸;开启才智,敞亮心扉;开发潜能,深化心智;开导言行,平和心气;开放教学,拓宽心境。这一理念2014年写进第19届川渝老年大学协作会会议纪要,2014年5月21日内江市老龄办发出了《关于学习推广资中县老年大学开心教育理念的通知》,在全市老年大学推广该校的开心教学经验。2015年11月30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建国对该校的开心教育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和推荐。

三、理论研讨——兴教兴校的重要手段。学校每学期一次理论研讨会,已召开41次,坚持21年,大会发言师生185人,累计大会发言385人次,形成文章760多篇。在省和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发表文章的师生达31人,63篇文章,其中属全国性34篇,省和西南片区29篇。各种媒体先后重复采用67次。2012年,该校的学术论文《用科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在全国第十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交流,荣获一等奖。

四、制度保障——内部管理的规范创新。该校在内部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五个环节,并在制度保障、规范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总结了八项制度:1.坚持每学期开学和总结两次校会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的制度;2.坚持每学期请县领导到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度;3.坚持每学期开设政治课进行“三观”教育的制度;4.坚持每学期一次理论研讨会的制度;5.坚持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政治活动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理想信念永存的制度;6.坚持教学融入以德树人理念的制度;7.坚持校园文化熏陶人的制度;8.坚持人性化管理制度。

五、远程教育——现代教学的技术支撑。该校于2012年全面启动远程教育。主要做法是:抓装备,完善远程教育设备设施; 抓课堂,将远程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抓资源,整合多种远程教育资源;抓平台,构建多样化的远程教育平台;抓教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抓课件,积极制作教学课件;抓科研,重视开展远程教学研究;抓规范,开展网络文明专题教育。通过几年的努力,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该校制作的原创课件《精气神——人体三宝》《杜牧〈清明〉诗别解》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课件奖。《“1+1六环节”教活幸福养老大课堂》发表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办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6年第2期,并加有“编者按”。

六、回报社会——为老办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双向回报”理念,该校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和第三课堂实践,鼓励学员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学校、走进村社、走进社区,走进老年公寓、走进单位,走进军营,服务社区,服务老人,回报社会。曾组织师生到重龙、板栗、罗泉等镇的6个敬老院慰问、讲课、联欢,深入杨柳滩村、西街社区、银磷社区、文庙社区讲课、联欢10多次,还与球溪老年学校、球溪老年协会、罗泉老年协会开展联谊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七、争先创优——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建校以来,该校坚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之激发师生活力,生成学校发展动力。办学28年来,该校三次被评为四川老年教育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四川县级老年大学示范校,2009年、2012年、2015年三次被评为四川省a级老年大学,200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2011年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敬老文明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优秀接收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