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难人才缺——行业堵点亟待疏通
发布时间: 2022-11-21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短缺、医养结合筹资难等问题,是医养、康养结合养老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数据显示,江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3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3.3%,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但与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不匹配的是,江苏的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较大。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通用评估标准和民政部门的相关标准,目前江苏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64.2万人,部分失能老年人69.7万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分别按照3∶1和6∶1配备养老护理员,全省共需要养老照护员33万人,但目前仅有6.13万人,缺口近27万人。这6.13万一线养老护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护理员以上职称的仅1700多人。

医养结合难,难在专业人才短缺。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田侃注意到,一直以来,养老专业人才缺乏、以“小老人养老老人”是常态。“事实上,让年轻一点的老人去照顾更老一点的老人,是各个国家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也是由于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的‘低意愿’所导致。”

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具有本硕博招生资质的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养老学院;去年,第一批学生走进校园。田侃表示,在招生过程中,就发现不少家长和学生对这一工作有偏见,一些家长和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服务老人。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养老服务人员具备综合性、专业性的知识储备。如何打破这个僵局?“想要让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田侃认为,一是增加经济补贴提高报酬,二是加快职称改革,以职称管理做人才工作。“从我们学校自身来说,把课程设计好,切合实际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养老人才任重道远。”

“事实上,医养结合的本质就是一种深度融合,主体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乃至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周建芳表示,总体来看,医养结合更大的需求在社区,但如何把需求变为市场,需要培养和引导,多点发力。一方面,可继续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多元化运营模式。管理机构可以对“医养结合”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助、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以及扶持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让更多老年人转变观念,更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医养康养,并在家人帮助下了解到权威、有效的健康养生信息,有效进行自我保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