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雷后兴弥补养老机构服务短板,实施标准化服务
发布时间: 2022-11-2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关于如何推进适老化的话题,雷后兴一直都在关注,“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善待他们,就是善待自己。”

这次全国两会前夕,雷后兴专门就养老机构标准化服务做了深入调研。

“我国养老服务虽已迈进了标准化工作,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如机构人员素质较低、硬件设施不足、服务形式单一、收费不规范。”

雷后兴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解释:“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缺乏高素质、训练有素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护理员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只能完成基本项目,不能满足老人紧急、特殊需求。还有,养老服务机构硬件设施比较陈旧,大部分机构只能提供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服务照顾,缺少专门的医疗护理设备,缺少能增进老年人相互交往的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

在收费问题上,雷后兴认为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收取入住老人缴纳费用等来自负盈亏(部分地方获政府补贴),收费标准存在一定随意性,以各种名目变相乱收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民办养老机构在得到政府补贴和老人缴费后,给予老人的服务不成比例。”为此,他建议:

一、民政部门牵头,按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和《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基本规范》3个行业标准及《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合格认定、等级评定等,实行标准化管理方式,推动养老业全面实施标准化服务。

二、公开对养老机构实施标准化服务信息。形成统一有序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对于工作规范、标准及等级较高的养老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标准的养老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对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风险的,采取停业整顿或关闭等措施。

三、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培养和培训。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并鼓励职业院校增加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养老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范围,并实行多层次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机制,重点培训其执行标准规范、专业技能、安全管理和接待礼仪等内容,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基本稳定、素质良好的养老服务队伍,提高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四、将政府举办的普惠性养老机构列入规划,解决全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日益突出的问题;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养老业的发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