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让老年人有“医”靠
发布时间: 2022-11-21

近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命名2021年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通知》,确定全省124家医疗机构成功创建“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长沙县果园镇卫生院荣登榜单。

据悉,自2021年5月起,长沙县全面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围绕老年群体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求各个医疗机构按照创建标准,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为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质量和就医满意度,切实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暖心服务——“老年友善”氛围深入人心

走进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各种方便老年人就医的贴心细节随处可见:细致入微的温馨指示和提示,齐全的无障碍设施设备;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均配备轮椅、平车等辅助移乘设备;划定老年人专用的无障碍停车位;墙角安装防撞条、防撞角……于细节中,打造了安全、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让老年人就医体验更舒心。

“老年友善”不只体现在设施环境,还“暖”在人性化服务。“跟老人说话语速要慢些,内容要通俗易懂点……”在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待老年患者的行为规范被纳入职工手册,医院通过完善制度与绩效考核,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尊重、善待老人。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总是很耐心地为我解疑答惑。”居民李爹爹患有慢性疾病,经常要来医院复诊开药,每年还要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和这里的医务人员打交道,让我感到很舒适。”

老年友善服务始终贯穿就医的各个环节。“娭毑,你用不来手机不要着急,这边有专门的为老服务志愿者岗……”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设立了病友服务中心,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医务志愿者主动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分诊、导医等服务。

医院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服务模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就诊、缴费、检查、取药、住院等优先服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医院入口增设老年患者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手工填写流行病调查等;为不会线上预约挂号的老年人预留了专家门诊号,确保在智能化时代,老年患者“医路”畅通。

智慧助老——打通“老年友善”最后一公里

面对疾病,相比城市,农村老年人常常“一头雾水”:该看什么医生、怎么去医院、出了院怎么办?

“血压和血糖控制得很好,定期复查就行,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们。”2021年12月26日,在果园镇新明村的李奶奶家中,家庭医生给李奶奶的老伴做上门巡诊服务。

李奶奶的老伴患有中风,原定当天去卫生院复查,没想到,一场大雪阻断了李奶奶老伴的就医路。李奶奶得知果园镇卫生院上线了湖南省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当即通过手机APP,下单了家庭医生出诊服务包,果园镇卫生院从后台接单后,家庭医生团队冒雪顶风开展上门服务。

2021年3月,长沙县果园镇成为“湖南省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试点乡镇,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果园镇卫生院以“湖南省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为依托,将家庭医生网格化服务与智慧医养项目深度融合,打造“5G智慧健康养老”新型养老模式,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诊疗、康复等个性化服务,并建立了智能服务联络卡,实现老年人在家就能看病。

此外,“5G智慧健康养老”模式通过互联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同时,也抹平了老年人与智能数字化之间的“代沟”。

“研发适合老人阅读的大图标、高对比度、支持语音的老人端APP,并让老人端和子女使用的家庭端APP形成联动。”果园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说,手机端服务搬上了IPTV电视平台,还配备老年人摔倒报警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捷度,改善了老年人的就医体验。

健全机制——保障“老年友善”长效运行

在长沙县卫生健康局的带领下,长沙县各综合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响应,纷纷成立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标准,传导压实责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指导疫情防控,不断提升老年医疗救治服务水平。

各医疗机构结合医联体、医共体模式,打通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多级诊疗,开展远程会诊查房,建立老年患者双向转诊、转介机制;

结合家庭医生上门、高血压医防融合服务,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患者高危因素予以早期识别与干预,开展多学科合作诊疗;

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照护问题评估,开展高风险状态筛查,对跌倒、坠床、肺栓塞、误吸等项目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提出具体干预措施……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提升了老年患者诊疗服务水平,极大提升老年患者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长沙县共19家医疗机构通过“长沙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市级复核,预计2022年,将完成剩余的16家医疗机构的创建工作。

秣马厉兵,创建步伐正劲。长沙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长沙县将继续发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效应,全面落实老年人就医服务优待政策,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老年人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