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老人无法说话爱心医生做了个医患交流app
发布时间: 2022-11-21

患者可通过app上的可爱图片表达感受

杭州80岁的林老先生是一位老化学家。去年12月19日下午,他在杭州市曙光路上的浙江图书馆附近散步,过马路时,突然一辆小轿车撞了上来,导致颈椎骨折,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做手术、肺部感染、上呼吸机、气管切开……年轻的肇事女司机说,当时她看了一眼手机微信,忽略了人行横道前要让行,结果撞到人了。

八旬老人不幸住院,无法正常说话,有时想吃饭,也得费好大劲,才让医生听明白。没想到却给了年轻医生灵感,从而设计出了一款手机app,帮助医患之间交流。

icu里老人无法说话

只好用笔写英语单词

icu的病人大部分都有气管插管,老人虽然无法说话,但他温和儒雅的微笑,让医生护士都很喜欢他。

每当老人难受或者想要什么东西时,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异样。这时,只能靠猜,或者反复地问。

主治医生盛景慧是个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女孩,大家管她叫慧慧。有一回,老人努力尝试跟慧慧医生“说话”,结果只能发出“哼哼”的模糊音。

“您痛吗,哪里痒,热吗,想翻身,要不要把床摇起来靠一会……”慧慧一连猜了,老人都摇头。

老人的儿子,用胶布把水笔裹在他手里,一圈圈绕得结结实实。老人手拿纸板,颤颤巍巍地用笔画下一些线条。

大家一看,是英文,m—e—a—l,meal。哦,原来老人想吃饭了!

老人手臂没法掌控自如,写不好“吃饭”这两个笔划复杂的汉字,于是改写相对简单的字母,真是机智!

研究了几个晚上

做出一款手机app

这样的交流,发生了三次。

慧慧医生突然有了灵感,不如做一个手机app,把患者的需求尽可能地列出来,让患者看一眼就知道怎么表达感受和需求。

再配上图,让听力下降、无法说话、不能写字的患者,都能通过看图“说话”。

这样,医护人员和患者、患者和家属的交流,都会减少很多阻碍。

慧慧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班的医学博士,她在网络上搜索,找到了研发手机app的工具,花几个晚上,还真捣鼓出一个app,名字就叫“icu主诉”。

打开app,会出现各种可爱的图片式菜单,林老先生看了,很方便地“告诉”亲人和医生护士:我热……我今天有点焦虑……我现在痛……这几天,慧慧开始努力画画,她要把图片一张张改成自己的原创手绘。

如今这款app已经装在医生手机和病房的上,帮助病人与医生沟通。

从临床工作中

她领悟到医生要有心

慧慧医生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浙医二院icu的黄曼主任和指导慧慧医生的王鹏飞主任都说,研发的app不完美不要紧,医生不是计算机系毕业也不要紧,能从细节中发现病人的需求,并且找到解决办法,这是最重要的。

黄曼主任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浙医二院icu的“见字如面”朗读会上,慧慧读过给朋友写的一封信:“从前我是一个专业主义的信仰者,坚信医术精湛才是一个好医生的核心标准,也是一个医生医德高尚的必备要素……可是当我真正进入临床,开始接触患者后,我逐渐觉得当初这种想法过于绝对。医术高明固然重要,可是能帮助到患者,帮助他们切切实实地解决每一个细微的问题,才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 陈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