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滴滴好传统、浓浓助老情---普德玲
发布时间: 2022-11-21

古往今来,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先”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古有二十四孝,今天,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有一颗敬老爱老的心,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她就是临沧市镇康县文明新村个体工商户普德玲。6月24日出生,是一名从事理发的个体工商户,他时常把五保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每月到院为老人们理发、买日常用品、拉家常暧人心,把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省、市、县中共昆明宣传部、中共临沧市宣传部等单位多次嘉奖 。

一、她和五保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普德玲从小出生在农村,当时的她才7、8岁,村里有一个五保老人,人们都叫他“小九”,她当时就经常会给这位老人挑一些水啊柴什么的,人们有时会问她你要帮他干什么,她告诉问她的人说,我可怜他,他一个人没什么亲人,多实在的回答啊,经常到他的院子里玩耍,后来18岁时他离开了家到县城开了一个小理发店,当时镇康县城在现在的凤尾镇,那里有了一所乡镇敬老院凤尾镇敬老院,在院老人15人,县城街子天行动方便的老人都会到街上她的店里理发,加上普德玲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一来二去她知道这些老人是五保老人后理发都是免费,并和老人们熟息起来了,每次老人们下来上街她都会买一些糖果给老人带回去。就这样一直到县城搬迁到现在的南伞。她跟着丈夫一家三口迁到南伞,并把店转下给别人,她嘱咐下转店的人说如我走了,敬老院的老人下来理发请别收他们的费用,他们无子无女怪可怜的。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2005年县城迁到南伞后,普德玲在南伞新县城周边做起了老本行理发店,生意还算马马夫夫,县上在南伞镇沙坝田建成了镇康县南伞中心敬老院,入住老人 26 人,普德玲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开始每月20日左右到院为老人进行义务理发,剪指甲,春节、敬老节还为老人准备一些用品和过节吃的食品、这一行动从开始就坚持到今天,一如既往,不管天干下雨,从原先的单车到摩托车,现在家里条件开始好转买上了小车了,其实普德玲家便不怎么宽裕,一家三口,自己没固定职业,儿子又在上学,每月只有丈夫那点微薄的工资,好在丈夫、儿子一直在支持她的这一举动,她随时教育自己的儿子说自己将来也要老,希望儿子以后也象她一样有爱心帮助这些人,建院多年来只有一个月是因生病没去,她通过院里的工作人员转告老人们没去的原因,老人们知道后都当心起她来。大伙通过电话询问病情后知道不怎么严重才放心下来,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她说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我为他们做这些无怨无悔,都是些小事。她经常与老人们足膝谈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在院的老人,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在社会上也赢得了广泛赞誉,2013年在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2013昆明好人”评选活动中,荣获“昆明好人代表”称号;被临沧市委宣传部 临沧市文明办评为“感动临沧2014年度人物”称号;荣获临沧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5年被共表团临沧市委评为2010至2014年度临沧市五四青年奖章;4月28日被临沧市委评为临沧市第十届劳动模范。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当时听她讲起去院里的一些经历很是激动,她告诉我们老人就象小孩子,有时好可爱,记得有一次,过敬老节了她带去了一些生活用品、水果,每位老人都有一份,老人们拿到后因苹果大小不一生气的样子好可爱,她当时与老人们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她告诉老人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才对,互帮互肋,每天要开开心心的度过我们的每一天。”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遍又一遍,慢慢的老人们便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便也把她当家人了,不分你我。

有一次在与老人们交谈时,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老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可老人们脸上还是尽显愁帐,普德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后来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有儿有女之人穿布鞋,无儿无女之人穿草鞋”,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普德玲到店里买了些鞋底,鞋面自己做,院里35位老人每人都有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她没有打鞋面的机器,就到附近她三姐家里借缝,有一位大婶看到她这一举动,便问她你这是为什么,怎么有那傻,她当时还是那句话,他们无儿无女我愿意,很可怜的,我已经帮他们当家人了,他们也把我当女儿了,他们信任我。

时间长了老人们和她的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多年来为敬老院老人付出的真情,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德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就是我们大伙的好闺女。(镇康县老龄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