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实现“颐养在嘉”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 2022-11-21

  适老化改造前

  适老化改造后  适老化改造后

 




  N晚报记者 苗楠钰 通讯员 季华 范祥址 本版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日前,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内容进行发布。《实施意见》围绕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扩面提质等8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制定了26项具体要求。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00.4万人,占比达27%,老龄化程度继续高居全省前列。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在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改革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效。

  适老化改造

  构建宜居嘉兴图景

  适老化改造是对特殊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更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避免其受到人身伤害。

  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检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5个方面的功能,嘉兴适老化改造根据“一人一方案”的原则进行,去年,嘉兴全市完成适老化改造2248户。

  71岁的王金甫是秀洲区新塍镇南洋村的低保户,此前,他因行动不便,缺乏家人陪伴照料,平时自己在家上厕所、做饭都存在困难。

  如今,王金甫住的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随处可见温暖的细节:煤气灶旁的烟感报警器、卫生间和床头的一键报警器、马桶旁边的安全扶手、天花板上的雷达跌倒报警设备一应俱全。

  “没想到老了还能过上这样方便的生活!”提到家里的新变化,王金甫的脸上满是笑意。

  幸福的笑容来源于秀洲区开展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去年,秀洲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适老化改造工作,王金甫就是受益人之一。

  当时经过摸排,王金甫的情况符合适老化改造标准,南洋村村委会为其申报后,施工单位立即针对他的具体需求,帮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改造方案,改造了卫生间、卧室、厨房等区域,极大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状况。

  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南湖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老年友好城市”;结合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市区老旧小区中安装4800个楼道休息凳,为5000多户家庭安装安全扶手;将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2020年、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一项项“老年人友好型”措施的背后,无不体现着嘉兴这座城市的温度。

  人才专业化,打造优质服务图景

  近年来,我市突出“育人留人”,努力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我市不仅推动高职、中职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通过政府奖助学金、生活费补助和社会捐助等吸引学生就读,还对报考市本级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学生,给予每学年10个月的生活补助费。

  田扬华是嘉兴大树银龄护理院的一名护士,今年25岁,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毕业后,就来到了护理院工作。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有6年“工龄”的她,是护理院里实打实的“老资格”。

  平时田扬华不但要做好发放药品、协助用餐、更换氧气管等细致工作,也要有能力处理老人突发疾病或意外跌倒等紧急情况,更重要的是,她还要学会做一个聆听者、陪伴者。

  “大多数住到养老院的老人,并不是因为子女不愿意照顾,而是子女没有足够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专业化的技能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在田扬华看来,老人们固然需要干净的环境、可口的饭菜和专业的护理,但他们最渴望的是那份能够直达心底的温暖。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为老服务组织(企业),丰富市场供给主体。全市有为老服务组织(企业)近150家、就业人员近2000名,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和领军人物。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养老服务人才活力,他们还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关爱活动,会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选树嘉兴市十佳养老服务机构、最美养老院院长、最美养老护理员等,同时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定期举办养老护理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推荐参评“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为老助送餐,绘制生活无忧图景

  推开王店镇镇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大门,融融暖意扑面而来,这里成了周边老人每日必到的“打卡地”。

  刚吃过午饭,83岁的胡菊观爷爷笑着对记者说:“我每天中午都会到这里吃饭,下午就和朋友们去二楼看看电视,非常开心。”前段时间他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独自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工作人员还送餐上门。

  镇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全利告诉记者,像胡爷爷一样每天定时来中心活动的老人有很多,中心提供的送餐服务更是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仅每日午间,他们就要为近20户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近年来,我市依托养老机构食堂、社会餐饮企业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形成政府补贴后老年人自付低至4元的惠民价格体系(含配送费用)。全市助餐、配送餐日服务约9000人次,其中海宁市发布全省首部《为老助餐服务与管理规范》,嘉善县依托社会力量推出9辆上门健康服务流动车,被评为全省十大贴心民政服务品牌。

  在嘉兴,像镇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家门口的“养老院”已建成81家,市域范围率先实现所有镇(街道)全覆盖,3A以上(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占比达到90%。同时,市民政局还鼓励有需求的村(社区)增加照料中心数量,进一步优化布局。

  “我们老年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过午饭,镇西村90岁的张夫宝奶奶一边对记者感叹,一边将剩饭打包到餐盒中,“在这里活动,不仅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还能和朋友们一起聊天,我特别喜欢这个家门口的养老院!”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未来养老社区’试点,通过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适老化居住环境,培育乐龄老人自治组织,创新时间银行等养老服务模式,推动‘未来社区’的健康养老场景向一般社区拓展。”

  数字化改革,展望精准智控图景

  “12:56,王店镇镇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为张老提供了33分钟的助餐服务,已完成。”“15:29,油车港镇西湖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志愿者为李老提供了安全守护服务,正在服务中。”……

  在王店镇镇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层,有一个智能控制中心,这个基于大数据的秀洲区安心养平台,实时呈现着养医护、居家养老监管、机构养老监管、智慧助安等场景,动态展示全区居家服务的最新数据。

  智慧养老,屡出实招、多见实效。针对老年人“对政策不清楚、找资源有困难”的现实状况,我市通过智慧养老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服务热线,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养老顾问”点,形成“线上+线下”的“养老顾问”服务网络,为老年人解释相关政策、对接服务资源,提供精准、个性化的顾问服务。

  数字化改革,一直在路上。按照《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明年我市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和安全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将拓展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用场景,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用,加快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社区等应用场景落地。

  为了加快智能产品应用,我市将引进养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设备,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大力推广“多件套”智能设备应用,对老年人居家生活和身体状况实现精准实时值守;实施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去年9月,市民政局发布《嘉兴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及“十四五”时期,我市仍然是以中、低龄老年人为主,多数老年人身体比较健康,生活可以自理,这是构建老龄化应对体系的机遇期和窗口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受益面,努力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嘉兴样板’,让‘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民生金色更加灿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