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升级”特殊群体老人“福利”
发布时间: 2022-11-21

广州市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广州市户籍老龄人口已有近150万,虽然据数据显示,广州状况总体较为理想,但存在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比重大、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缺乏管理等问题。

如何关爱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广州市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十条措施》(简称《措施》)已于近日出台。广州将再一次对特殊老年群体进行关爱措施“升级”。记者发现,这次“升级”为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了多项“福利”,包括建立“关爱地图”、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开辟入住的绿色通道等。

现 状

广州近半“空巢”

记者查询广州老龄网2017年最新数据发现,截至2015年底,广州共有户籍老龄人口147.53万人。其中,独居老人12.5万人,其中增城区的独居老人最多,占独居老人总数的13.11%;从化区、花都区、南沙区和海珠区的独居老人数量也较多,占全市独居老人总数的比例均在10%以上,天河区的独居老人数最少,占总数的2.02%。

数量更是庞大。据统计,在2013年时,广州空巢老人(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的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则占了40.1%。

虽然,独居、空巢、失能老人相互有重叠,但如果按宽泛的“空巢”概念来统计,广州有近一半的老人平时都是不跟子女一起居住的。

如何保障与关爱这些特殊群体?《措施》给出了答案。

措 施

关键词1 摸查巡访 建“关爱地图”并开展定期巡访

据了解,《措施》所指对象为广州市60周岁以上独居(即无配偶、无子女或配偶、子女不在本市居住超过1年)、空巢(含留守,即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属共同居住,且子女或其他家属不在同一街镇)、失能(含伤残,即经评估达到轻度、中度、重度失能或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等特殊群体老年人。

《措施》首先提出,要开展全市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摸查工作,全面摸清底数,掌握特殊群体老年人数量、分布及其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

同时建立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加大对特殊群体老年人日常巡访、政策宣传和服务转介,及时指引、协助老年人办理相关养老服务的申请;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也需要为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关键词2 养老机构 开辟入住养老机构的绿色通道

入住养老机构对于特殊群体老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广州“一床难求”,轮候入住“排长队”的问题,对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来说,依然是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增加了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重,到2017年底,投入运营的市、区公办养老机构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将提高到70%。需要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可通过优先轮候通道优先入住。

其中,“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可免费入住养老机构;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按照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取。市、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满员导致上述特殊群体老年人轮候3个月仍未能入住的,可由区民政局在2个月内安排入住其他定点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按照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执行。

此外,正常参加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殊群体老年人还将被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范围,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待遇。

关键词3 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资助购买居家服务

随着广州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除了入住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是广州一直提倡的养老方案。《措施》明确要求,在广州市居住的老年人均可向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会优先覆盖有需要的特殊群体老年人。

《措施》指出,对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居住的“三无”、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80周岁及以上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将资助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月400元;经评估属于重度失能的,每月增加护理资助200元;对本人月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且自愿负担一半费用的80周岁及以上或纯老家庭(含独居)的失能老年人,给予每月最高200元资助。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服务等服务也将优先覆盖特殊群体老年人。

同时,将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卫生服务,为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力争今年内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关键词4 无障碍改造 资助家庭无障碍改造最高5000元

《措施》明确,将资助在广州市居住的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申请“平安通”安装和服务。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独居、纯老家庭和市级以上劳模、退出现役的1-6级残疾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由政府全额资助“平安通”服务;广州市户籍和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失能(含持证残疾人和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独居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政府资助服务套餐费用的70%。

并且,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农村“五保”对象、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的广州市户籍特殊群体老年人,还可获资助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包括安装居室通道扶手,改造卫浴间、门宽和厨房灶台等,每户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如建筑出入口坡化改造、公共厕所改造无障碍厕位、公共电梯出入无障碍改造等,每居住区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故 事

独居婆婆 每到过年最焦心

越秀区的建设街是独居老人较为集中的区域。据数据统计,这里有1000多名65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虽然在各方的帮助下,独居老人时时感受到社会温暖,但仍然要面对种种生活上的困难。

今年82岁的陈婆婆已记不清自己独自生活了多少年。儿子出意外、丈夫因病过世。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婆婆疾病缠身平时走几步都要人扶。

去年,陈婆婆患了带状疱疹,足足10个月才治愈,去医院打针吃药,如果志愿者没有时间接送,就只能在保姆的搀扶下打的前往,一来一回,费用不菲。

对陈婆婆来说,春节成了最苦恼的问题。独自一人过节不说,保姆回家过年,谁来照顾自己?过去几年,陈婆婆换了好几个保姆,保姆的工资也从每月1500元升到2000元,加上包吃住,婆婆每月的退休金及补助就花掉三分之二。去年5月,上一任保姆回乡后,只能请到一个60多岁的男性远亲当保姆。做了7个月后,男保姆也走了,因为照顾起居太不方便。

如今,陈婆婆只能靠一位好心的女性朋友照顾,这位阿姨白天上班,晚上来帮婆婆煮饭,婆婆过意不去,会硬塞给她一点钱补贴交通。

虽然有志愿者每周探望陈婆婆两次,但志愿者认为自己能力有限,还是希望社会能建立一套系统的支持,为婆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记者 周 聪 通讯员 印 锐

(《新快报》2017年5月8日a05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