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开门办院引导专业养老服务“外卖”
发布时间: 2022-11-21

“3-5层连廊庭院式建筑,开放型的公园化院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环境……经过统一设计、统一建造,我们每个养老服务中心都成为所在乡镇最好的建筑。”新沂市副市长张汉荣介绍,新沂原有20所农村敬老院,大多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改建,房屋设施老旧、安全隐患较多、服务水平低下。近几年,当地政府投资2亿多元,打造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设置300-400张床位,覆盖周边2-3个镇,实现资源共享。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和关键都在农村。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做整体性、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才能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这个短板。

目前我省有881家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15.94万张,住养老人4.5万人,194家已经开展公建民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各自探索接地气、普惠型、受欢迎的方式,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值得关注的是,新沂打造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不再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团队运营管理,中心的公益属性不变,政府由“运动员”变为“裁判员”。

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激发了市场活力,破解了体制机制僵化难题,推动了乡镇“敬老院”向现代“养老院”转型。目前新沂所有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均达到养老机构“四星级”标准,配餐间、多功能厅、门诊康复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呼叫系统等,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看病拿药。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进驻后,按照1:7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护理员100%持证上岗。院内服务还可以“外卖”,为周边中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和失能老人提供普惠服务,形成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养老综合体。

此次推进会透露,到2022年底前,全省每个县(市、涉农区)至少建有3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十四五”末,江苏省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达55%以上。所有农村敬老院要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