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注意了!你们已被这些人盯上,小心成为
发布时间: 2022-11-21

随着假神医刘洪斌的“虚假医疗广告”事件被曝光、查处,我国老年群体购药用药安全问题浮出水面。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健康意识增强、防范意识较弱、内心寂寞等原因,老年群体容易被一些伪专家、药贩子盯上,成为受害者。

01

“名医讲座”:骗你没商量!

“叔叔阿姨,我们公司请了著名的专家举办名医讲座,邀请你们参加,还有礼品、赠品可以拿,你们一定来啊!”面对医药产品销售代表的热情邀请,一些老年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跳进温柔的陷阱。

记者从湖南省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近期,株洲市80多岁的王大爷和老伴被保健品销售员忽悠去听“名医”讲座,听信他们卖的“天元胶囊”“四怀糖脂安胶囊”能治高血压、冠心病,买回来近5万元的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成本仅4600多元。

在推销者的温柔攻势下,一些老年人领了几十元的礼品,就心甘情愿掏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高价“神药”“特效药”。直到吃完这些产品发现根本没有疗效,才知道上当受骗,而此时那些推销人员早就消失无踪。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江凤林介绍,他曾接诊一位老年患者薛大爷,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多年,一直在医院老年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诊。

突然有一天深夜,家属急匆匆打来求救电话,说老人快不行了,后来经医生急诊抢救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老人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出现了偏瘫。

听家属说,之前老人遇上了一名药品推销员,不仅殷勤地叫薛大爷“干爹”,还时不时送一些小礼品给他,最后薛大爷给这位“干儿子”丰厚的回报,一次性购买了3万元的“特效药”。

薛大爷忙着吃这些据说能延年益寿的“好东西”,把医生给他开的处方降压药、降糖药及护心药统统晾在一旁,结果导致脑溢血而致残。

02

养生节目推销药品成风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看养生类节目,购买节目中推销的“特效药”,而这些产品往往涉嫌虚假宣传。

一些伪专家打着“中医世家唯一传人”“高级干部的健康顾问”等名号,将普通保健品吹嘘为能治疗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痛等痼疾的特效药,给所谓的神药贴上“高科技产品”“国家专利”等标签,声称能药到病除。

在长沙工作的白领吴丹告诉记者:

“我爸爸最近迷上了养生节目,还推荐邻居一起看。在老人眼里,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有权威性,他们一边看还一边做笔记,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广告,哪些是节目。他把节目里所谓大师的话当圣旨,还买过某公共频道养生节目推荐的2680元的石斛,说是神药。产品寄到后,我看了标签,根本不是药品,而是保健品。我还不能说不该买,否则老人不搭理我,说我不孝顺!”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光建说,一些保健品经销商、推销员为了推销产品,将其包裹上包治百病、神药等外衣,其实就是保健品。而保健品的疗效如何,监管部门难以认定,这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目前,没有一种药能根治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是不可逆的。老年人不要受虚假广告的欺骗,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保健品不能用来治疗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江凤林说。

记者从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期,食药监部门公布了桂龙药膏等23个违法广告品种,这些广告夸大产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范围或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给消费者健康安全带来威胁。

03

老年人用药警惕四大误区

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龚志成告诉记者,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是用药方案简明(少而精)、小剂量应用、控制疗程,及时停药。目前老年人用药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点药吃”,在服药同时喜欢服用保健品,加大用药风险。

龚志成介绍,联合用药、长期用药是导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些老年人喜欢自己去药店买药吃,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有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的习惯。

江凤林说:“一些老年患者同时服用感冒药、退烧药和镇痛药,造成急性肝损伤,还有老年人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抗生素,结果出现乙醛中毒,还差点送了命。”

二是老年人自行购买镇静催眠药物。

专家指出,有些老年人因失眠、焦虑等会自行使用镇静催眠药,但由于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较敏感,且长期使用可产生生理依赖性,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所以老年人不可常规服用镇静催眠药。

三是盲目相信医药产品、保健品广告,冲动购药。

龚志成说,一些慢病患者久病乱投医,老年患者喜欢邮购医药产品,不仅对疾病无益,还有可能因为乱吃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四是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

专家指出,不少老年人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

如把维生素当作营养类药长期大量服用,反而导致中毒反应。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引起血压升高。

其实,“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应用滋补药的基本原则。

江凤林指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等功能减弱,加之多种疾病共存,临床用药时应根据其肝肾功能调整给药方案,比如延长用药的间隔时间或改变剂量,使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所需。

龚志成介绍,为了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降低和防范老年人用药风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倡议成立了“湖南合理用药科普宣教联盟”,联合全省医药科普宣教力量,通过义诊、宣教、培训等方式,提升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合理用药意识。

专家建议,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应共同构建老年人安全用药体系,严肃查处冒用“中医药专家”“养生大师”等名义推荐涉医药产品的不法分子,严格规范医疗广告的审批监督,大力推动健康宣教和合理用药知识科普工作。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9期,原标题《伪专家、药贩子横行,老年人购药别掉坑》

记者:帅才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