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惠阳拟打造30分钟“养老服务圈”
发布时间: 2022-11-19

  惠州市惠阳区在今年区两会上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保障水平,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全覆盖;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批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日前,记者从惠阳区民政部门获悉,该区“双百工程”将在今年实现两个“100%覆盖”,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还成立惠州市首个区级社区基金和村级社区基金,助力慈善事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率先搭建“互联网+”居家养老现代化服务网络平台……

  

  “脚”绘地图保障精准化社会服务

  “黄姨,最近家里情况如何?”“现在家里情况都好。”“天气比较热,你跟阿叔他们要注意防暑。”“你们也是啊,一天到晚到处跑蛮辛苦的。”在惠阳区镇隆镇一户家庭里,黄姨与女儿一边做着手工,一边与社工寒暄着。

  记者了解到,黄姨的丈夫视力一级(全盲),育有二女,小女儿外嫁惠城横沥,大女儿智力三级,离异后与父母生活。黄姨告诉记者,她自己身体情况也不乐观,每天都要吃药,也干不了重活,经社工介绍,现闲暇时她就与大女儿一同在家做手工补贴家用。“社工们帮助了我们很多,像上次打疫苗,我老公眼睛不好,我又没有车,我就跟他们说,他们马上开着车带他去打……反正有困难告诉他们,他们都会来帮忙。”

  “一有时间,我们都会过来探访,我们会推荐她女儿到康园中心做康复及生活技能培训,也会定期会来了解他们服务需求有无变化。”镇隆镇“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镇隆社工站”)副站长陈活雀说。

  在镇隆镇社工站,墙上挂着的三幅手绘地图十分显眼:“民政对象分布图”标注了服务对象的详细位置,“这两张手绘地图,社工用了近一年时间用‘脚’画出来,便于我们精准化开展社会服务。”陈活雀介绍,服务站日常主要开展事务性窗口民政工作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不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详细了解他们物质、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确确实实的为他们解决困难解决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

  按照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该区今年要实现“双百工程全覆盖”。针对这一工作,惠阳区民政局副局长邓新才介绍,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近、全面覆盖”的原则,惠阳区已实现9个镇(街)‘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今年底前,全区134个村(居)将分片区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届时将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目标,“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最后一米’彻底打通”。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惠阳区各镇(街)社工站已建立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档案2294户,入户服务3246人次,社工站成为群众的“爱心驿站”。同时还先后成立惠州市首个区级社区基金和村级社区基金,开创特困人员大病救助、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购买扶贫保险等特色项目,推动慈善项目化实施更加多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项目开展以来,共计拨出295.48万元用于东西部协作。

  

  率先搭建“互联网+”居家养老现代化服务网络平台

  “他们像自家孩子一样照顾我,每周还带我们唱歌、做手工等,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入住位于永湖镇老围下村的惠阳区首家综合性养老福利机构——惠阳区长者安养中心半年多,今年83岁的徐阿姨对中心舒适的居住环境、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现有养老床位705张,是惠阳区发展多元化养老事业的平台之一。截至目前,惠阳已初步建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及公建民营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市搭建起“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现代化服务网络平台,为全区400多名特困老年人配置应急终端。2020年至今,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龄人发放政府津贴共2993.17万元,惠及242763人次。

  此外,惠阳区持续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孤儿生活保障金发放标准较2012年增幅达14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全区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均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现覆盖率100%。

  接下来,惠阳区将继续统筹救助资源、发挥好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在强化兜底帮扶方面,进一步加强城乡低收入人口监测,切实落实好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单人保”政策和低保渐退等政策,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及时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同时,该区民政部门将持续推动敬老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淡水、沙田、新圩、良井4间敬老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拟按照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为政府特困供养人员以及社会上有需要的失能、半失能、失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日托和上门照料服务。同时,争取将更多已竣工验收且条件成熟的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纳入装修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30分钟乃至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

  

  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

  到2021年年底前乡镇(街道)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2年年底前村(居)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