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养老诈骗也需要一个“村庄”
发布时间: 2022-11-18
      缴纳几元即可入会,一起推广所谓的“精准扶贫”“专项扶贫”,回报可达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面对花言巧语包装起来的“宏伟蓝图”,一大批老年人加入其中,最后发财美梦没实现,反而可能因帮助诈骗分子敛财而涉罪。近日,思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起诈骗案件,这也是落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具体部署。(5月15日台海网)防止诈骗,尤其是防止面向老年人的诈骗,警方一再提醒,警钟时常敲响,媒体不断报道,总觉得这么一来,老人应该具有一定免疫能力。可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介绍,被告人所宣传的个别诈骗项目涉及上万名被害人,而且主要是退休的老年人,经济并不富裕。这些“项目”通过微信群推广所谓的“民族资产解冻”“专项扶贫”,涉及老人之多,涉案金额之大,让人感觉防治养老诈骗,依然任重道远。

      这类骗局大抵呈现出四个特点:封职画饼;织就茧房;积少成多;隐蔽游击。骗局并不高明,摆到桌面上来看,处处透露出问题。可是,许多事情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况不少老人的思维能力可能不及年轻人灵敏,置身其中,在骗子不断地洗脑攻略下,就可能被骗得“晕头转向”。

      防止养老诈骗,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管理部门主动出击,从严治理,这个当然是必要的,必须的,效果也是显著的。然而,防骗不能全部依赖管理部门。一方面,打铁需要自身硬,防骗也需要老人“活到老、学到老”,老人要多关心社会新闻,主动从正规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为自己补钙。老年大学与社区也要成为防骗的有力助攻,与相关部门精准合作,结合现实案例为老人上好防骗课。另一方面,保护老人财产,儿女当然要引起足够重视,平时多关心老人,经常和父母交流,让他们多了解一些诈骗案例,让老人家更幸福的同时,也为防骗打打预防针。

      都说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村庄,其实呵护老人,防止养老诈骗也需大家一起加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