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陈文华基本养老服务如何落地落细落实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各地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如何理解基本养老服务?怎样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地?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潘碧灵,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请您谈谈对基本养老服务的理解。

  潘碧灵:基本养老服务是政府主导、满足老龄人基本养老需求的服务,它是在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起来的,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第一,基本养老服务“管基本”,要聚焦服务老龄人的失能照护和生命安全等基本需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第二,基本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龄人的,但是也要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龄人的需要;第三,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提供,非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调节,形成以家庭为基础,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养老体系。

  应根据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的原则,确定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大致包括兜底保障对象和适度普惠对象两大类别,在优先满足这两类老龄人养老服务需求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其他老龄人群体。在服务内容上,可以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老龄人基本服务需求,制定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服务种类、内容和补贴标准,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并覆盖老龄人全生命周期。

  陈文华:我国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为有需求的老龄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保障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老龄人,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让老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获得感。

  我理解的基本养老服务是覆盖全体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龄人、能够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一个体系。拿新余市来说,在农村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县级积极推进集中照护机构建设,乡镇大力夯实敬老院,村级实行居家扶助养老全覆盖;在城市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一个扁平化嵌入式的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的确定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惠及面广的原则,但总体上来说,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应该包含所有老龄人群体,那些孤寡老年人、无行动能力或行动受限以及留守老龄人应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应该包含餐食、基本娱乐、卫生保健、照料以及基本护理等内容。

  

  记者:您觉得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之间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潘碧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供养的保障对象适用“基本公共服务”,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和重点保障对象适用“准基本公共服务”,而一般服务保障对象则适用“经营性公共服务”。要分清“政府—市场”边界与关系:市场分配更有效率,因此政府不宜过多干预甚至代替市场,但单纯由市场配置的资源更倾向于投入到购买力比较强的领域,而非最急需的领域,这跟公共产品的属性是不符的。因此需要政府采取购买服务、适当补贴、政策引导的方式,在不破坏市场规则的情况下,将资源更多地向最急需的领域引导。

  陈文华:基本养老服务可以由居委会、社区来提供,也可以由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来提供,最主要的是政府要正确引导,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是一体的,而非割裂的,需要共同服务于基本养老需求。家庭是家庭成员养老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保障,对困难老年群体实行兜底保障;市场主体应发挥养老服务业主力军作用;社会各类组织投身养老,起到补充协同的作用,就此形成多方合力。

  

  记者:您认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什么?目前是否存在一些掣肘因素?如何破解?

  潘碧灵: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完善“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龄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体老龄人可公平获得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架构,将已有政策持续性地落细落实。

  我认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破解养老服务用地问题,保障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用地供应,按照年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养老机构设施用地实物储备,确定供地方式、供地条件;政府公有房产优先优惠用于养老服务,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从规划编制、土地出让、建设、移交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此外,也可利用城市更新建设增加养老设施。二是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扶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运行、公众监督的多元化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给予床位补贴、护理补贴等。三是加强综合监管,全面构建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对严重失信企业和人员实施市场禁入。四是促进医养深度融合,优化医保、长护险政策,强化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护理站等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五是提高家庭养老责任意识,将家庭照护培训列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不赡养老年人的,依法纳入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陈文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我认为在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投入。从目前情况来看,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因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乏力;二是社会以及家庭对基本养老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还停留在老观念、老思维,对老龄人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不够;三是老龄人的消费意识和支付能力有限,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意愿不高、盈利点不多。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基本养老服务进行补贴,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在坚持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承担基本养老服务的机构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老龄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养老服务;老龄人家属要更多地关注老龄人的需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为老龄人消费的意识,让老龄人生活得幸福、舒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