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老龄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
发布时间: 2022-11-18

  发改委欧晓理司长的发言非常接地气,问题看得准,把脉很准确。按照这个思路扎扎实实、从每一件小事、具体事抓起落实好,“一老一小”的问题定会得到很快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不能够在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诗和远方”,不能让城里老龄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龄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这些好高骛远的事例在基层确实不少;城里老龄人“需求孤岛”问题表现很突出,我把它称为“灯下黑”,而城里老龄人为了不给社会添麻烦,往往默默自己承受。必须强调的是目前确实有农村八九十岁老年人不仅自己劈柴做饭,而且还要照顾孙子辈。这类现象不是个例。高层已经关注到了,接下来彻底解决就不会远了。

  “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龄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设想非常接地气又实用,必须按照时间表落实好。一个问题是,“大城市”的概念是指什么?是指一线城市?还是省会以上城市?我的建议是省会以上城市在五年内都要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率100%。

  以家政进社区为牵引,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现在独居或者二老家庭居多,老龄人最需要这些具体服务,包括水管漏水需要维修,灯具需要更换,家里窗玻璃等需要打扫等家政服务需求很大。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非常有必要,越快落实越好。

  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进入中度期。无论从统计数据来看,还是现实观察,商场、广场、机场、公园、植物园、旅游景点等老龄人越来越多。今年和明后年正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生育高峰那代人密集退休年龄。有数据显示,今后几年每年退休人员在2300万左右。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社会服务资源、养老金、子女负担、整个社会养老成本都会急剧紧张和加大。加上出生率下降,人口净增加或在零增长以下,社会转型扑面而来。

  全社会都要迅速转向老龄化思维模式里。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规划等等都要首先考虑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大到养老金多渠道筹集、退休制度改革,小到公共厕所设计、公共道路包括人行道规划、塑胶跑道铺设、公园植物园马路边座椅凳子安装等都要考虑老龄人的需求。

  我国养老最可行的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充足、专业服务队伍完备、数字化电子化居家服务的现代化社区服务体系等已经势在必行了。

  同时,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服务业劳动力需求很大,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