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老有所享,施政所向——我市多点发力全面提升老龄人幸福感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尊贤,既是经济文明交融共进之体现,也是赓续民族精神所必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赤峰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849580人,占总常住人口的21.0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9.74个百分点。老龄人作为见证和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幸福指数是一个城市总体发展的试金石。

  今年9月,市委书记万超岐主持召开了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通过与老干部们促膝交流,深入了解我市老龄人及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全市民生事业发展情况,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纵观全市医疗、住房、交通等多个重点行业近年来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成就,无一例外都围绕着老龄人这一重要群体精心施策,为他们开辟出了一条条贴心便利的“绿色通道”,使政策既有厚度又显温度。

  老有所医医疗服务更贴心

  时值寒冬,随着多种疾病进入高发期,市区内几家大型医院门庭若市。赤峰市医院门诊大厅内,各个窗口前都像平时一样排起了候诊长队。

  大厅里虽然人头攒动,老年患者们却有条不紊——醒目的老年服务窗口已然为他们省去了排队等候的麻烦。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为老年人们提供人工挂号和现金收费服务,这让不善使用手机的老年人们感到格外贴心。老年服务窗口只是赤峰市医院一整套助老服务的开端,挂号之后,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老龄人绿色通道”享受到简便快捷且人性化的就诊流程。针对老龄人特点,门诊导医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详尽、细致的就诊指导。还设置了用药咨询门诊,为存在慢性病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的老年患者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优化合理用药。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还有专人协助他们办理入出院手续、制定入出院计划,甚至还能为失能、失智的老龄人出院安排机构连接服务。这一整套服务让老龄人从就诊到出院,全程都能享受到医院全方位、无死角的医疗服务。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也针对老年群体推出了一系列“适老化”服务。记者走进门诊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中央位置的导诊台,“我为群众办实事·老龄人服务咨询台”、“党员先锋示范岗”字样赫然在目。为切实优化老龄人就诊流程,导诊台专门对老年患者提出的相关就诊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并提供相应帮助,导诊人员还会亲自带领老年患者办理挂号、缴费等业务。

  为了让“老龄人专用窗口”充分发挥作用,医院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同时,老龄人挂号流程也得到了简化,只根据身份证信息及年龄判断老龄人专用窗口适用对象,不再需要出示老年证。为减轻患者就诊压力,该院门诊部专门增设了简易门诊诊室,窗口及诊室工作人员不足、患者排队过长等现象成为过去式。

  小细节,大服务,日趋完善的医疗服务有新意更有心意,既为全市老龄人把好了健康关,也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

  安居乐业老旧小区换新颜

  民以居为安,居所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老龄人安土重迁,让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现在的改造效果大家都看到了,以前的脏乱差场景一去不返,就跟搬了个新家一样,一进小区里心情特别舒畅。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很多,改造的时候,小区内外兼修,彻底地解决了供水、供暖、排污等问题,小区改造彻底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红山区松州园小区居民告诉记者。红山区松州园小区是被列入改造的小区之一,这个有着2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曾经“破烂不堪”:路面坑洼不平,垃圾乱扔,私搭乱建的小棚杂乱无章,杂乱的线路织成“蜘蛛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居民苦不堪言。改造后,幢幢楼房外立面粉刷一新,道路整洁平整,绿化带疏密有致,单元防盗门统一规整,停车位划线整齐划一,中心花园休息亭别致新颖,路灯、充电桩、自行车棚、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赤峰市从2019年就着手这项工作,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有条件的小区对完善类和提升类内容进行改造,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我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抓手,从现实利益出发,聚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打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把“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工程”写进了为民办实事的承诺里。

  自2019年以来,我市共改造老旧小区418.32万平方米,涉及491个小区、1197栋住宅楼,48563户居民不用花钱买房、不用搬家就住上了“新楼”。

  据悉,赤峰市计划2021至2023年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适当配比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022年,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为247.6万平方米,将涉及9个旗县区的257个小区,789栋住宅楼,32089户居民可住进“新楼”。2024至2025年,将重点改造2001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力争“十四五”末完成现存老旧小区的改造。

  安稳出行交通安全再升级

  作为城市“血脉”,交通承载着百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车水马龙、变幻莫测的交通道路向来难于治理。据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反映,我市几条线路公交车在个别站点停靠时并没有贴近站点,而是占据了最右侧机动车道,这也导致有些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穿过时,可能会对正在上下车的老龄人带来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我市红山老城区车多路窄,道路资源极为有限。有些站点公交车到站都是将车辆停在机动车道内上下乘客,既影响后方车辆通行造成交通拥堵,又使上下车的乘客和过往的非机动车交叉冲突构成极大安全隐患,很多群众对此颇有怨言。

  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督查组对公交车停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督查。期间,调研督查组人员与市公交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并随机跟随1路、2路、6路、9路、21路、66路等6条中心城区主要线路公交车查看进站停靠情况。调研督查组发现,6条线路公交车在到达未设有港湾式停靠区的站点附近后,均在最右侧机动车道停车换乘,公交车与站牌之间为非机动车道,停车时非机动车道上电动车、自行车正常行驶,存在公交车乘客与过往车辆发生碰撞的安全隐患。

  经市交通局与公安交警部门协商后,决定在市中心城区的红山区老城区、红山区桥北、松山区主城区及新城各选一处路况适合的公交场站作为试点,采取施划标线、设置虛拟停车港湾和秩序护栏等方式,辅助公交车进站停靠上下客。让广大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能够安全从容地享受到城市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升城市老年群众幸福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立足长远、多点发力。除上述几大行业,我市将“适老化”服务意识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例如赤峰体育中心面向老龄人免费开放活动大厅1处、划分老龄人专属活动区4处,为全市老年群众体育健身提供了便利,获得了老龄人交口称赞。方方面面不一而足,种种细节可窥一斑。改善民生、服务老年群体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大文章,赤峰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服务为书写发展鸿篇增添温情的注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