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让“养老”变“享老”——黔南全力解锁老龄人晚年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 2022-11-18

  现代化的设备、整洁宽敞明亮的活动大厅、人性化设计的卧室……走进龙里县城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映入眼帘的各种景象和这暖冬一样温热。

  这里是龙里县民政局承接黔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州级层级42项清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州通过改扩建、提升改造等方式,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推进社区照料与居家养老协同发展具体而生动的实践缩影。

  

  整合资源打造养老“幸福驿站”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州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聚焦老龄人群体养老问题,既抓好眼前急难愁盼事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让老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全力保障老龄人群体度过一个幸福的老年生活。

  我州通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综治、教育、公安等部门配合,形成了社会参与的关爱老年人工作机制,出台了《黔南州优待老龄人规定》《黔南州进一步加强老龄人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多种方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进驻,为老龄人提供涵盖机构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的“一站式”养老服务。

  福泉市牛场镇五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是一家“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由福泉市投资50万元建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日间照料中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把日间照料中心办得更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让老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龄人尽享美好生活,子女能够安心工作。”福泉市民政局综合科工作员王均说。

  据了解,我州还投入500余万元在都匀、龙里开展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搭建黔南慧养老云平台。截至目前,实施标准化养老服务机构提质改造项目10个,新增护理型床位1971张,新建或改扩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个,全州共有养老机构112个,养老服务设施466个,设置各类养老床位共计2.3万张。

  

  丰富活动打造养老“快乐课堂”

  为丰富老龄人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我州将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为可供学习、健身、娱乐、开展系列活动的综合性活动场所,积极树立健康的文化养老理念,全方位提升老龄工作的服务水平。

  “暑假的时候,我们还在这里给孩子们上书法和美术课。平时社区针对我们老龄人也有很多活动,让我们很有归属感。”在都匀市幸福社区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63岁的丁启文老年人手里拿着刚画好的画像高兴地说道,感恩这个社会,让老龄人不仅可以在这里轻松享受老年生活,还让大家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提供服务,让老龄生活更有意义。

  我州充分引导养老机构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年龄结构等实际,利用好现有资源,开办舞蹈、书画、声乐等老年兴趣班,并积极组织开展手贴画、剥玉米等形式多样的老年娱乐活动,结合民族传统特色优势,开展纳鞋垫、做花米饭等民族手工艺展示,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也为老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良好平台,全力把养老机构打造成老龄人的“快乐课堂”。

  “在国庆、重阳等节日,我们还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老年人们的幸福感,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温馨。”贵定县福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庭艳介绍道。

  

  医护结合打造养老“暖心港湾”

  “这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时候,我都会来听听。我还办了一张理疗卡,保养保养身体,多享受几年好日子。”今年50多岁的王玉桃,患有肩颈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定期到惠水县涟江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中医理疗,成了老年人老年生活的一部分。

  惠水县涟江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引入惠水县中医院为老年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每月定期到照料中心开展保健宣传、健康体检、养生理疗等服务,还实现联网合医报销。

  “这里什么都好,护理人员对我很好,在他们的照顾下,我恢复得又快又好,现在都能自己下地走路了。”82岁的老年人白廷云是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疗养队伍的其中一员,一年前,由于不慎摔跤骨折,她来到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进行疗养,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老年人的身体一天天好转。

  我州持续加大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延伸医疗服务,鼓励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事项。截至目前,全州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共60个,其中6个养老机构在院内设立了医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