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家门口养老,幸福只一步之遥!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日前正式发布,提出“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我市将如何创新服务,让老年人们过得更舒心呢?一起来看这篇报道。

  能在家门口养老,是一件幸福的事。

  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我国老龄人养老模式已经形成“9073”的格局。即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无论哪种养老方式,背后都需要有健全的养老服务支撑。

  为了让老年人们能够在家门口快乐养老,《合肥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建立市区和县城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瑶海区东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生在智能健康体检机上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测。

  打造养老“阵地”,构建老年“乐园”

  每天一大早,肥西县上派镇爱和社区的刘树斌老年人就会来到离家最近的爱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他可以和“老伙伴”们一起打台球、唱歌、练习书法。

  30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设置了服务大厅、中西医院、阳光餐厅、棋艺、牌艺室等,可为辖区及周边近万名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康复护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专业的为老服务。

  在合肥市,像这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有795个,2020年底已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覆盖。此外,全市还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81个,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日均服务万余人次。

  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老年人们正在社区食堂用餐。

  在《规划》中,我市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幸福养老示范区”的目标。在社区养老方面,将继续提高新建城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比重,推动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配置设施达标,各县(市)区公办机构养老设施全覆盖,建立市区和县城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打造家庭“养老院”,养老床位“搬”回家

  年近八旬的崔家英是庐阳区杏花村街道林店社区的一名低保老年人。由于腰部有疾病,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为了让居家养老环境更舒心,社区工作人员对她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具体来说,就是在家中为老年人配备电子证、摄像头、智能床垫、智能药盒等设备,这样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子女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监控视频看到家中的情况、老年人的外出活动轨迹;智能床垫能监测老年人的心率和血压等健康指标;一旦老年人在家中身体不适,智能检测设备就能向工作人员及老年人子女发出预警,让他们尽快赶到老年人身边。

  为进一步改善老龄人居住条件,合肥连续出台政策,推动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工程。今年4月,合肥正式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三年行动。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龄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同时积极引导其他老龄人家庭自主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今年10月,合肥出台《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工作方案》,其中部署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面向城区经评定为失能、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龄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119张。

  家庭养老床位,相当于把专业的养老床位“搬”回家,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享受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还无需承担机构养老的床位费。家庭养老床位可通过智能床、智能床垫、智能穿戴等设施设备远程监测老龄人生命健康体征数据,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并能基于数据收集分析,实现预警提示功能。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实施老龄人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工程,到2025年,累计改造不低于8000户”。

  投入真金白银,助力养老提质

  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老龄人补贴制度。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台《合肥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办法》,督促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要求合肥高龄津贴惠及所有80周岁以上老龄人,低收入的失能失智老龄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不低于55%。

  针对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空巢(无子女)老年人和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合肥市市区户籍的,每人每月可享受政府购买的价值600元居家养老服务。

  合肥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按月发放高龄补贴。80-89周岁高龄津贴,区、开发区为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高龄津贴,区、开发区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高龄津贴,区、开发区为每人每月300元。县(市)按当地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执行。

  从今年12月开始,合肥百岁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

  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老年人理发。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满足老龄人基本养老需求相结合,逐步提高老龄人购买养老服务能力。

  据市民政局介绍,围绕幸福合肥建设要求,合肥将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形成以“家门口养老”为主、以活力颐养为辅的多元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