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张专业照护床&quot搬&quot进老年人家里——重庆市九龙坡区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 2022-11-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家庭养老面临专业照护缺失的挑战,往往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有效破解失能老龄人居家养老难题,今年10月,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今年年底前,1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将进入最需要帮扶的老龄人家里。

  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

  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三村的低保户邱奶奶,今年91岁高龄,10多年前,她因疾病导致失聪,也无法行走,与儿子儿媳一起居住。今年11月,老年人家属申请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后,由项目运营方和养老服务中心人员为邱奶奶做了综合评估,现场制订了照护管理方案,并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这下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谈话间邱奶奶的儿媳比之前轻松了很多。

  “经过评估后,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养老床位给予设施和服务两方面的支持。”据九龙坡区民政局党委书记赵顺平介绍,在设施支持方面,民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老龄人家庭每户提供3000元标准的床位改造补贴,配备一张家庭护理床、一张防褥疮床垫和一套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供老龄人免费使用,直至服务终止时收回;同时,为每户老龄人家庭提供1000元标准的适老化改造补贴,超出的部分由家庭自行承担。

  在服务支持方面,针对低收入试点家庭,政府按照每月每户300元的标准,统一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由试点区域的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为老龄人提供不少于10小时且不少于8次的入户照护服务,为鼓励试点家庭向服务提供单位自主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按服务金额的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月300元;针对其他试点家庭,由政府和试点家庭每月各出资150元,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时长与低收入试点家庭相同,家庭自主购买养老服务的,政府按每月最高不超过300元、购买服务金额的30%给予补贴。

  社会化运营服务更专业

  “你们不光安装护理床,每个月还上门服务,让我妈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我也有空去楼下小广场转转,买买东西,释放下压力,真是太好啦!”家住九龙坡区袁家岗社区83岁的龚奶奶,因重度失能长期卧床,平时由女儿余阿姨照顾。11月初,工作人员入户评估时余阿姨如释重负。

  “我们采用前期需求调查、服务资源整合、综合能力评估、智慧工具应用、床位适老改造、照护方案制订、远程实时监测、运营服务监管、照护技能提升、服务巡访调查等一系列方案,来运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据项目运营方安达人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宗德介绍,该公司2019年开始探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运营,自2020年到2021年,公司承接运营了北京市朝阳区115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目前已在全国4个省市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

  该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通过可视化分析,实时跟踪为老服务,将个性化照护服务精准投放到居家老年人身边,并将项目建设及运营工作纳入当地民政部门的常态化监管范畴。

  据了解,九龙坡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区户籍且长期在该区居住的重度失能和重度残疾老龄人,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中度失能老龄人,享受生活照料、助餐、助洁、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此外,项目运营方和就近的养老服务中心还依托为老龄人配备的生命体征监测和一键报警等智能设备,为老龄人提供远程辅助监护与风险预警提示服务。

  织密服务网服务更便捷

  自2018年九龙坡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全区共建有37家养老院、14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101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有效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有效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九龙坡区采用“机构+中心+站点”“社会组织+站点”等模式,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专业化和常态化运营。据赵顺平介绍,目前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已达100%;同时,通过提供照料、健康、文娱等7类服务,不断满足辖区老龄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开展助医、康复理疗、健康知识讲座等360次,服务1.8万人次;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达15万人次;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180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450次。

  目前,申报家庭入户综合评估正在进行,后续将会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安装多功能护理床并进行适老化改造。家庭床位建成后可以有效改善失能老龄人家庭照护的条件和基础,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定期组织老龄人家属进行照护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家庭照护者照护水平,让失能老龄人养老不离家、服务到身边。下一步,九龙坡区将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区各个镇街全面铺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