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新增360多万老龄人,广东如何应对“老龄化”?
发布时间: 2022-11-18


  11月24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意见聚焦新时代、聚焦老龄工作、聚焦老龄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目前,广东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1556万。2016年4月,这个数字是1193.9万,5年时间增长了360多万60岁以上老龄人。

  老龄工作事关亿万老龄人、家庭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从2010年设立老龄工作委员会以来,我省多项老龄工作有序开展,并在全国率先“吃螃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率先完成养老服务条例和国家老龄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双立法”;率先推出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服务;广州在全国率先出台老龄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管理办法等。广东省正在推广“家门口医养结合”“两院一体”服务模式,希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广东经验。”

  养老金调剂:广东贡献最多

  说起养老金,也称退休金,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逐步建立。

  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年度预算显示,中央调剂基金预计达到7398.23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095.23亿元,增幅达到17.4%。

  2020年广东省为中央养老金调剂净贡献达到645.71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占净贡献总额比重高达36.5%。

  我省一直是养老金结余最多的省份。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在引入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当期广东养老金结余1296.0亿元,位居第1,远超排在第2位的四川478.3亿元和第3位的北京477.2亿元,优势明显。

  跨越“数字鸿沟”,“广东样本”火了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破解老龄人“数字鸿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新冠疫情期间,健康码成为出行“必备”之一。而老龄人大多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不会上网,导致核验时间长、通行不顺畅等问题。一些商场、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因为老龄人没有健康码而拒绝为其服务,令人唏嘘,也引发了争议。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东实现了“一证通行”健康防疫核验系统和“尊老爱老服务专区”,为全国首创。

  今年1月,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刷身份证进行出入管理和核验健康码(含粤康码)的新型适老化服务系统,老龄人无需上网、无需使用智能手机,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在2秒钟内完成出入登记管理和核验健康码服务,为全国破解老龄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打造了鲜活的“广东样本”。健康防疫核验系统普遍在老龄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部署应用,特别是为春运和有效防控疫情做好服务支撑,真正实现便捷出行和健康防疫“两不误”。

  今年春运期间,我省60岁以上老龄人使用这一系统超过47万人次。

  根据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要求,我省在“粤省事”平台创新上线“尊老爱老服务专区”,专区为老龄人提供38个事项、8类便利化服务。这种变化更契合老龄人需求、更人性化。

  实际上,在2020年12月,广东省已经开始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改造和升级。

  到2022年底,让更多的老龄人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术,帮助老龄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在全社会智能化飞速发展过程中充分保障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老龄人数:五年增长360多万人

  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11月24日在广东省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透露,我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1556万,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1081万,老龄人口总量排全国第五位。

  2016年4月,我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是1193.9万,5年时间增长了360多万。

  目前,全省失能失智老龄人占全省老龄人总数15%左右,需要长期照料的老龄人超过200万,失能半失能老龄人规模较大;老龄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4%,平均每5个老龄人就有1人患慢性病。

  老龄人健康照护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焦点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广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扩供给、增活力、强质量,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夯实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上提质增效,初步实现了从保障特殊困难老龄人群体向为全体老龄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转型。

  广东率先完成“双立法”

  为了解决老龄人健康照护问题。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广东的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完成老龄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养老服务条例“双立法”,先后出台了二十多份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文件。

  针对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老龄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管理办法。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老龄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出台,为老龄人精准选择照护需求提供了一把通用“量身尺”,一次评估结果可作为老龄人享受养老需求、照护等级、补贴资格等的依据。

  2019年开始,针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暂未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纳入的实际,广州市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龄人照护商业保险,以保障80周岁及以上重度失能老龄人享受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

  截至今年11月,我省共有328家医养结合机构,其中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206家,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94家,纳入医保定点的医养结合机构207家。

  计划至2025年,我省将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覆盖、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多层次“大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