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评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将满足老龄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龄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龄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我国正在快速迈向中度老龄化社会。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老龄工作事关亿万老龄人、家庭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同广大老龄人过上幸福老年生活的期盼差距较大。“十四五”时期,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被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针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意见共分八个部分、24条,主要部署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龄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龄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的老龄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指导思想,旨在解决老龄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切实增强广大老龄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康的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关键,健康是每个老龄人自主生活和参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龄人约有4000万人,75%以上的老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龄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对此,意见更加强调健康老龄化理念,聚焦解决老龄人健康养老最紧迫的问题,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龄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比如,围绕提高老龄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意见提出,加强老龄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在解决失能老龄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方面,意见提出,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等。

  安享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是每一位老龄人期望的生活状态。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龄人和老龄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对此,意见提倡积极老龄观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明确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龄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同时意见还要求,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龄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龄人灵活就业的模式。此外,意见提出,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从加强老龄人权益保障、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强化社会敬老等方面提出系列举措。这些都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不断满足老龄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国家战略高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龄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把意见落细落实,不断补齐老龄事业中的短板和弱项,相信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老龄人的生活将会迎来一片更加灿烂的夕阳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