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社法委召开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对口协商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2-11-18


  18日上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民主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与有关部委协商交流。

  据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沈德咏介绍,为做好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社法委委托10个省区市政协协助选择1000户城乡老龄人家庭、300个城乡社区,连续5年定点开展问卷调查,并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今年,收回8个省市和2个副省级城市的定点家庭问卷982份、社区问卷300份、社会公众问卷7539份。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龄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是社会建设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国家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化工作越来越重视,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也在得到积极推进。”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指出,“但目前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与工作的衔接统筹协调不够。”在此基础上,强卫表示各项适老化改造工作均需尽快制定完善的标准,特别是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树贤在会上根据调研情况介绍到,各地区各部门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现在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理念亟待更新、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前期有关部门和地区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基本上是分领域、分系统的,缺乏统筹设计和考虑,相互之间的政策衔接不够。

  如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黄树贤建议,专门成立国务院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指定相关部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改变目前由各部门分别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大统筹协调和高层推动力度,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相应领导机制,上下联动、推动落实。

  提升社区适老化水平建立市场化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老城区居民楼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越来越难以支撑社区居民养老需求,无法保障当前养老生活需求。当老龄人与老城区居民楼“相遇”,如何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

  “宏观上,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具体补贴政策实施,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加入老年居住改造的行列;中观层面,建议基于老年群体对户外散步等高频需求,在社区内部或周边增设适合老龄人的配套设施,并对相关公共空间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微观层面,需要有序有度推进住宅适老化改造。注重采用无障碍设计,减少地面的高低差,设置防滑地面等。”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顾朝曦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在会上表示,调研过程中发现适老化的产品不少,但功能不能满足要求,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很难保证使用安全,有些适老化服务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缺项和局限,服务人员素质与水平也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另外一些政府的政策覆盖面不够,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

  对此,成平建议,建立健全适老化改造的标准体系,制定适老化改造的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制定适老化服务标准,结合智慧化的进程以及老龄群体的特点,制定智能产品及服务平台(系统)适老化应用的国家标准。

  建立优化准入机制实现适老化改造精准性系统性

  根据调研情况看,推进适老化改造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家庭适老化改造精准性困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系统性匮乏。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表示,居家适老化改造现有标准的指导性还有待加强,“市场上品牌多,价格差异大,质量参差不齐,基层在实施和验收时,缺乏直接的标准和依据。”同时,专业化水平、部门统筹衔接等均有待加强。“需要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建立和优化准入机制,对进行适老化改造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资质鉴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黄浩涛强调。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甄贞指出,家庭适老化精准性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财政支持计划难以完全覆盖特殊困难家庭。二是特殊困难家庭中老年人的差别性需求,财政支持难以合理满足。三是对那些虽无经济困难但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家庭,优质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对此,甄贞建议,一是健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议明确公共政策和财政支持着力倾斜中小城市和乡村。二是发现、培育、支持提供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产业政策方面,建议在梳理现有各类企业优惠政策基础上,专门编制适老产品和服务企业优惠政策清单。三是完善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适老化改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