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陕西如何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1-18


  日前,全国首批“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名单揭晓,全国共有992个社区上榜,我省有36个社区入选。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印发的《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通过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老龄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方位着手软硬件兼顾,不断提升老龄人宜居环境

  据了解,“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从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出行、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参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科技化水平等6个方面着手,或是引入社区医养机构,或是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或是组织老龄人活动……

  西安市莲湖区土门街道融侨城社区围绕老龄人关注的健康养老问题,专门建立了857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家医团队深入居民家庭,了解老龄人的医疗服务诉求,开展专业评估,定制个性化、精细化医疗服务方案,建立健康档案,一户一人一档,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的精准化。同时,针对常年患有慢性重症疾病或需卧床修养、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建立“家庭病床”,进行中医理疗、陨石汗蒸、按摩、心理疏导、情绪抚慰等多项服务。

  “家庭医生还为社区内的残疾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提供每周两次安宁疗护服务,解决老年人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今年来,社区共组织义诊18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200人次。”融侨城社区书记王强介绍说。

  “你们真的是比我的孩子都要亲啊!”居住在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环南社区的吉奶奶今年80多岁了,独自一人居住。老伴去世得早,儿女因工作原因经常不能回来看望。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家中与老年人谈心,送去一日三餐,帮忙打扫卫生。在社区主任邓菊梅的带领下,社区长年照顾辖区独居老年人,过年过节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打扫卫生、拉家常、上门办理社区事务等。还改造升级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专人为辖区老龄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上门助餐、助浴、助洁、代办、陪医等服务。

  今年重阳节,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延长石油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地道的演出、传统的韵味,让在场的老年居民们大呼过瘾,现场掌声不断。“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75岁的李阿姨感慨道。

  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婵媛说。对于“老年友好”,侯婵媛有自己的见解,“要让老龄人有宜居安全感、心理归属感、社会参与感、价值成就感,任何一环工作都不是脱节孤立的,归根结底是硬件、软件双提升,我们的社区建设也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更多“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让老龄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据悉,我国老龄人养老目前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居家养老,7%左右的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左右的入住机构养老。家庭和社区是老龄人养老、生活的两处主要场所,从这个角度看,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既凸显对老龄人的人文关怀,又传递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就绝对数量看,我国已是全球范围内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27.2%。”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韦艳说:“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是实现老龄社会治理体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抓手。”韦艳认为,目前新建社区在老年友好型设计方面做得比较好,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需要在科技和管理方面加强。基于自身情况找寻特色和亮点做法,以及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将能更好地为老龄人提供精准服务。

  以健康为中心提供多元医疗保障,以服务为导向提升社区居住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丰富老龄人精神文化生活,以机制为保障推动社区友好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老龄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