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不能让老龄人陷入“数字鸿沟”
发布时间: 2022-11-18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如何弥补老龄人“数字鸿沟”?今年以来,从支付、社交,到出行、餐饮,手机App适老化改造进度不断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04家网站和App初步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10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社会构成是多元化的,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考验一个国家的养老服务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对于老龄人的友好程度。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帮助老龄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后疫情时代,伴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健康码、出行码应运而生,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老龄人带来了一些难题。国务院办公厅给出了回答: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龄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同时,解决互联网应用“不好用”“选择少”“不会用”的问题。给老龄人选择空间,更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国家发力的同时,互联网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改革,让更多产品适应老龄化社会,缓解老龄人群体与社会脱节现象。做好App适老化,乍一看需要技术层面的优化升级,实则暴露出开发前漠视老龄人用户诉求的深层次原因。在盈利空间有限的现实面前,部分商家失去开发优质产品原动力。

  如何接纳老龄人这个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适老化改造多点开花,给诸多互联网企业启示,为随后其他互联网企业改革提供了“风向标”。打造友好型社会,你我都是参与者,在这场漫长的改革中,不能让一个老龄人掉队。我们不难看到,更多的人性化举措正在逐步实行,但对于加速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现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适老性App能否真正推广,关键在于老龄人的接受程度。老龄人喜欢什么样的应用,还需各企业深度调研,从本质上了解老龄人的根本需求,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利用老龄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感到易上手、好操作、体验好。当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购物等诸多方式都可在老年领域开发出市场,做好老年服务这一块,即有助于老龄人的幸福感提升,也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领域。

  为老年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社会发展的同时,不能丢下脚步慢的老龄人,为老龄人而改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只有从过度商业化向人性化适当转变,化繁为简,从老年群体体验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被老年群体接受。就像一首歌中所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