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三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发布时间: 2022-11-18



  据了解,1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过逐级审核和公示,全国有992个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其中我市浏河社区、关坡社区、马家塝社区入选。

  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强化全社会老龄意识、主动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符合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需达到居住环境安全整洁、出行设施完善便捷、社区服务便利可及、社会参与广泛充分、孝亲敬老氛围浓厚、科技助老智慧创新、管理保障到位有力、特色亮点等八个方面,共计52项指标。

  今日起,记者将带您走进我市三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感受他们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氛围。今天推出首篇《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不离亲情》讲述浏河社区的故事。

  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不离亲情

  ——记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浏河社区

  “刘奶奶,基围虾好吃吗?”“好滴很!”“刘奶奶,您再喝点啤酒。”“嗯嗯,好好。”106岁的刘文裘奶奶,吃一口基围虾,喝一口啤酒,高兴地咂咂嘴。“刘奶奶身体还可以,吃东西胃口也好。”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社区党委书记苏玉梅告诉记者,老年人有三大爱好:唱歌、喝啤酒、吃基围虾,这些在社区养老院里都能得到满足,老年人越活越精神。

  家门口的养老院,离家不离亲情

  浏河社区有5883户163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15人,80岁以上老年人719人,100岁以上老年人2名。为了给老年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解决子女们的后顾之忧,社区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区内开办了2600平方米的养老院,设置有60个养老床位,为高龄、失能、失智、失独以及家庭照护比较难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社区百岁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家庭不用承担任何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建在养老院旁,医生每周定点上门为老年人开展体检,面对紧急突发状况可以做到30秒就医,将养老与医疗康复护理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所具备专业“医养康护”特色的养老机构。

  最让老年人们欢喜的,是养老院引入积分制管理,老年人唱歌、做操等日常活动都可以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刘文裘奶奶虽然记性不怎么好,但是每天都要唱歌换积分,《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她的保留节目。“积分制让老年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活动,每天赚积分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乐趣。”

  将养老服务项目建在老年人熟悉的社区,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养老服务,一碗汤的距离让老年人子女随时可以看望老年人,养老不离亲情,不离熟悉的地方,深受老年人和家属的欢迎。三年来养老院解决了辖区近200人的养老问题,疏解了这些家庭的养老压力。

  位于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康养理疗中心是老龄人的“乐园”。在这里,社区老龄人学做快乐晨间操、享受健康理疗、听科学养生知识讲座、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中心实行会员制管理,每个老年人一天1元钱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日托服务,每天10元就可在居民食堂就餐。“平均每天都有100多位老年人来活动,既学习了科学健康知识又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苏玉梅说。

  因社会发展,部分老年人承担着带孙子的责任,尤其低龄幼儿,每天抱着、跟着让老年人倍感压力。为了让“一老一小”都能健康快乐,今年借老旧小区改造契机,辖区单位无偿将小区内500平方米闲置用房,提供社区建成50个幼位的普惠型托幼中心,为学龄前幼儿提供照护服务。通过托幼机构,减轻老龄人抚幼的负担,引导家庭有一个正确的育儿观,有效解决社区老年人带小孩代际冲突,促进“一老一小”共同成长与进步,实现两者代际融合,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

  服务无限延伸,让居家养老“放心”

  作为全省居家养老示范试点社区,浏河社区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内生的专业社工机构德正社工服务中心,为社区空巢、独居老年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发放智能终端,可以实现紧急救助、亲情呼叫、服务派单、定位服务、健康监测等功能,在后台实时动态掌握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安全等状况,实现对独居老年人的全天候“虚拟照料”,子女和社区可以动态掌握老年人的居家状态。同时每月为老年人提供价值200元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以及心理慰藉等专项服务,满足老龄人养老不离家的服务需求。

  社区还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模式,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物业服务,强化物业方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社区“党建引领,敲门行动”。物业公司建立小区内独居、空巢老年人的档案,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敲门平安问候,随时关注老年人近期的身体状况,避免老年人独自一人在家生病或发生意外事故。

  70多岁的王奶奶和老伴是社区的老居民,子女远在深圳打拼,两老成了空巢老年人。社区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仔细检查家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免费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床边安装安全扶手,在卫生间安装防滑扶手和淋浴凳等辅助器具,减少意外滑倒事故的发生。王奶奶的女儿回来看到后,专门来到社区表示感谢:“我们做子女的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你们社区想到了,老年人生活在这里,我们放心!”

  社区还整合辖区内能够为老龄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信誉良好的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商户,针对老龄人实际生活需求,建立以老龄人为主体、以社区为平台、以辖区单位和专业社会组织为依托、以个体商户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助老“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苏玉梅表示,如今老龄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丰富周到的生活服务,走在社区里,处处都能听到暖心的问候,时时都能感受到敬老尊老的和谐氛围。

  “我们的暖心互助社曾获得过市公益创投大赛三等奖,让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老年人们在生活上、精神上互帮互助,促进了尊老敬老、益人益己的良性循环。”苏玉梅介绍,通过这几年的社区养老服务,催生了一批向上向善的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家庭。在“最美家庭”“婆媳对咵”,重阳节包饺子、歌舞演唱、诗歌朗诵、道德讲堂等活动中,涌现出45个孝老爱亲家庭,300多个书香润德家庭,选树了张本雄老年人、王仁会老年人等160多个邻里守望带头人、矛盾纠纷调解骨干,带动居民开展邻里守望,整个社区的民风得到很大改善。

  2019年,社区建成了22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家风博物馆,通过展示名人名家和革命先烈的优良家风、孝老爱亲的典范,以身边事教身边人。该家风博物馆不仅影响了社区居民,还面向全社会接待1.6万余人来接受家风教育,让家风正、民风淳、党风清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浏河社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已成为长效机制。社区建立了老龄人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老年协会,并设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真正做到“急老年人之所需,解老年人之所难”,并且创新形式开展了丰富的老龄人活动,使老龄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记者李力通讯员祁琪文/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