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让每一个老龄人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发布时间: 2022-11-18


  根据“七普”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已达176.8万人(占18.98%),相比“六普”比重上升5.23个百分点。10月14日,重阳节,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解读《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南京要让每一个老龄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延长高龄老龄人享受免费照料服务时长。尤其将探索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为广大中等收入家庭老龄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南京打造“宁享养老银发无忧”。

  5年间户籍老龄人口净增30万,养老床位数达6.6万张

  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介绍,“十三五”期间,南京养老服务实现“三个最”。一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5年间户籍老龄人口净增30万;二是养老投入力度最大,财政年投入达到5亿元;三是养老服务发展最快,全市养老床位数达6.6万张、养老机构达302个、社区老龄人助餐点1240个、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102个,5年里分别增长18.5%、23.4%、313.3%、500%。尤其是,办了一大批全社会普遍欢迎、老龄人得实惠的养老实事,取得了一系列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成绩。

  具体来看,南京在省内城市中,率先出台综合养老法规《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试行)》(宁委发〔2018〕38号)等一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文件,破解规划落地、综合扶持、服务监管等养老服务发展难题。三项全国养老服务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养老服务满意度在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排名第1。

  此外,在全国,南京率先建设市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率先推动“两无偿一优先”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推动机构向老龄人让利;率先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把养老院“搬回家”,让老龄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机构式服务。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近1.4万人,还有兼职、志愿者超过4万人。市区联动每年对近50%养老从业人员实施技能培训,举办养老护理技能大赛,促进养老从业人员练技能、强服务。

  “十四五”怎么做?

  探索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

  “十四五”期间,新中国最大“婴儿潮”(1962—1972)即将进入老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将进入中高龄。南京养老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规划共分5个部分:一是规划背景;二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3项核心工作指标);三是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四是4项重点计划工程;五是保障措施。9月底,已由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

  规划提出要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要让每一个老龄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延长高龄老龄人享受免费照料服务时长,“南京在‘十三五’期间提出80岁以上老年人每个月可以享受两小时养老服务,‘十四五’期间要延长。”蒋蕴翔说,还要提高重点养老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100%集中供养。尤其是,南京将探索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为广大中等收入家庭老龄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

  建设覆盖到老龄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络

  为了让老龄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规划提出:每个区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每个街道依托4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个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至少建设1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1个老年中心厨房;每个社区至少建有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1个社区银发助餐点,让老龄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吃饭、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比将达到85%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为老龄人提供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比达到85%,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范围。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全市养老护理员队伍新增3000人以上,吸引更多有活力、有技能、有爱心的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农村地区,敬老院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占比达到95%,让农村老龄人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机构,让市民有更多选择。”蒋蕴翔表示。

  推出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

  如何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规划提出: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支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探索建设养老产业园,重点研发适老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型机器人和无障碍科技产品。“十四五”期间,培育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发展基地1个、省级养老服务龙头企业5家。

  组织第三方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

  此外,南京要做好养老服务监管。定期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制度、“黑名单”制度,营造更好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

  打造10个标准化的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

  据统计,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蒋蕴翔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现有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为居家老龄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推进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龄人纳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家庭养老负担。试点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布点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实施4个家庭养老支持项目:一是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高标准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新建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3000张,打造10个标准化的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让失智失能等特殊老龄人真正“养老不离家”,居家享受专业的照护服务。二是落实重点老龄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全面建立社区居家定期探访制度,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标准,逐步实现高龄、经济困难老龄人服务保障全覆盖。三是打造老龄人家庭养老宜居环境。对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分类支持,对有改造意愿的经济困难老龄人逐步实现“应改尽改”,并引导普通社会老龄人按需自愿改造。四是开展家属免费照护培训。将失能、失智老龄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市区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常态开展家属免费照护培训,并逐步扩面提质,惠及更多的老龄人家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