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市凝聚“银发力量”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21年,普洱市离退休干部工作紧扣“接续推进、巩固拓面”主线,依托老干部红色资源、革命资源、传统资源、优势资源、银发资源“五个优势”,打造微党课、专访、诗书画展等“活”的典型示范载体,构建“党史撷英——初心集萃、先锋集萃、文苑集萃、墨韵集萃”等“红”的理论宣讲平台,讲述入党故事、亲历故事、家书故事等“实”的革命初心故事,引导老同志既当“学员”又当“教员”,多重途径、多种方式、多层平台、多类载体,确保全市各级离退休党组织、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不掉队。

  嵌入组织体系建设,分批次创建“好”项目。突出组织、工作覆盖和有形、有效覆盖两个目标,塑形、造魂相结合,建优组织、建顺体系、建强阵地、建活方式,由点到面稳步实施离退休党组织创新示范引领项目。聚焦中组部老干部局提出的17条问题清单,分组分片开展调研,下发工作提醒函反馈整改。联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分级分领域开展“我看建党100周年”调研座谈。组织市、区两级离退休示范党组织开展离退休党建调研座谈。党建工作“四着力”经验做法,被中组部老干部局采用、获省委办公厅约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制定离退休党组织政治生活标准化菜单。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退管中心党支部。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老年大学功能性党支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依托“有声党建”开设老党员讲初心故事专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倾力建设“1+X”主题定制、预约活动的老同志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老体协党支部。

  嵌入“十四五”规划,集成化打造“银”阵地。老年大学建设纳入市、县(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14条硬核措施,标准化、制度化推广政治建校、“一核多极”“1校N中心”“家门口老年大学”“四美课程体系”等做法。推进市老年大学二期“信息化+”提升改造,更加彰显政治性和特色点。完成市委干休所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综合型、开放式体育活动场馆建设。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乡(镇)、社区老年大学实现全覆盖。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挂牌成立县职中老年大学教学点。景东县开办开南书院特色教学示范点。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文化馆、教体局等合作,利用精品师资,开发普适性课程。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开放度、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级各部门学习活动阵地逐渐均衡充实。

  嵌入精准务实理念,全方位提升“优”服务。常态化开展“4+N”服务,组织化抓好服务保障。按规定调整提高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部分退休干部医疗及特殊困难补助标准。按期限调整提高离休干部基本生活补贴标准,顺利完成“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发放和“七一”走访慰问工作。动态调整市领导同职级挂钩联系名单,建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老干部工作者“1+N”网格化挂联机制。

  嵌入时代主题,密集型唱响“主”旋律。依托“学、看、谈、感、讲、助”,循序渐进开展学百年党史、看百年巨变、感百年党恩、展百年荣光、助百年征程、树百名典型“六个一百”主题庆祝活动,“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专题调研、学习考察、文艺会演、诗书画展等活动精彩纷呈。

  嵌入新发展目标,多维度凝聚“正”能量。深度实施“银智开发”3个行动计划,银发人才“自主自愿、分类制宜”组建,“任务委托、主题活动、点单指派”开发,“以老助老、以老惠民公益模式+市场化”运转,“正面引导、适当支持”保障的模式机制逐渐成熟,形成了市级示范带动、面上蓬勃发展的态势。茶城农科、医疗、摄影三个专家团开展科技下乡、健康义诊等活动,使活动常态化、保障常态化、作用发挥常态化。镇沅县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等5个专家团。澜沧县建立了“百人专家志愿服务团”。景东县以“社区+”搭建“银发先锋驿站”。10县(区)组建10个银发专家工作室,成立49支银发志愿服务队,建立7个老同志初心驿站。选优配强离退休党组织带头人,广大老党员带头亮身份、作表率、争先进。搭建银发大讲坛、银发心向党、银发下基层平台,开辟在社区、小区、农村、学校、项目、基地、网格上的作用发挥点,银发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银发人才、银发党员、银发志愿者能量分级开发、梯度释放、协同作为的局面初步形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