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养老一体化
发布时间: 2022-11-18


  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必须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加强养老产业规划协同和项目协调,提升区域养老产业整体竞争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地区人口总数超2.35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数超过4786万,老龄化比例为20.3%,高于全国18.70%的平均水平。

  对上海老年人来说,离开上海去长三角其他城市养老,曾经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事。根据2017年“上海市老龄人养老意愿调查”的结果,上海老龄人对于“异地养老”的意愿并不高,68.4%的老龄人表示“不会选择异地养老”。但现在,去长三角城市旅游时,很多上海老年人会顺便去当地养老院考察一番。根据第三届上海人口论坛的数据,上海有超过20万老龄人(60岁—70岁)选择各种形式的异地养老,其中浙江和江苏为异地养老的主要选择区域。

  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首先是客观环境的限制。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20年11月,上海老龄化比例已高达23.4%,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15岁—59岁)需要扶养的老年人更是高达35人。虽然“十三五”时期,上海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市养老床位总数从12.6万张增至15.9万张,但因为城市容量和成本的问题,上海养老机构及床位数量、服务多样性等发展,仍跟不上上海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政策和服务上,都为“区域养老”提供了解决途径。

  2018年5月,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在上海举办并发布“上海共识”,3年多来,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合作已取得不少进展。今年3月20日实施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要求,为区域养老合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有13个区与苏浙皖三省的27地签署了区域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

  政策上提供“放心丸”,还需要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首先是突破信息共享障碍、实现医保卡等异地结算等服务。例如在2020年8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实现异地门诊就医免备案直接刷卡结算,并且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保持一致。同时,还需要加速养老机构建设,确保服务品质。2020年,上海发布了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包括江苏张家港,浙江嘉兴,安徽池州、宣城等20个城市的57家养老机构,床位共计25698张。

  未来,还要继续探索建立长三角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基地;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跨区域发展;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本市老龄人入住长三角养老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延伸结算工作,推进落实异地养老年人员相关养老福利政策;推进长三角异地康养基地建设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