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议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课程
发布时间: 2022-11-18


  昨日,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问卷调查测评结果显示,各级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社会群体对该项工作开展总体是满意,但测评中的8个指标也存在不满意。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针对存在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调研组开出建议“良方”。

  今年5月,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专项工作评议调研活动。报告透露,南宁市下辖街道社区226个,“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1.34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有85个新供应居住用地全部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全市已建设154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4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为79%。但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2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为90%以上,这意味着南宁市至少还需要建设2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才能实现。

  面对社区养老服务场地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如何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保障?调研组建议,应大力发展就地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建设、长者食堂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多功能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社区老龄人慢性病、日常护理医疗和生活保障的问题。同时,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此,2019年南宁市已经出台的《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试行)》应尽快制定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要求,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

  此外,养老服务人才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总要指标。根据调研组的走访了解,目前,南宁市养老护理人员以农村务工人员、城市下岗人员、退休人员为主,普遍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高,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并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难以真正支撑起老龄人的“家庭医生”和“生活保姆”的角色。苦、累、收入低、压力大、地位低等因素也造成养老护理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提升人才队伍支撑力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投入。调研组建议,应尽快在收入待遇、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各方面,全方位加大保障力度。例如:推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加大基本医疗护理知识培训,定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操作型人才;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培训补贴资金,以及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护理人员资格评定体系,提高福利待遇,增强从业者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扩展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