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间住房皆可存,养老之忧银行解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根据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2010年上升8.3个百分点至23.4%。面对日益旺盛的养老需求,沪上银行通过为居民“盘活”自有住房、“兑现”志愿时间等方式,解决他们养老的后顾之忧。

  存房养老

  “以前我每天一睡醒,就想自己的三餐怎么办?摔跤怎么办?以后怎么办?现在我每天住在这里,不用担心吃,不用担心钱,是我近几年最舒服的日子了。”家住上海长宁区的孤老黄阿姨说道。让她的生活发生如此改变的,是如今所住的为老服务中心,而她之所以能入住新居,得益于上海长宁区民政局、长宁街道、建信养老金公司、上海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信住房”)、建行上海市分行等多方的努力。

  “第一次见到老年人时,老年人刚因脑梗摔倒在地,导致大腿、鼻梁等多处骨折。”回忆起初见黄阿姨的情况,建行工作人员依旧很心酸,“当时,我们和居委干部一起看着忍受着病痛卧床、无人照料的黄阿姨,都很难过,也下定决心要帮她解决养老问题。”

  去年深秋,建行上海市分行携手建信养老金公司、上海建信住房走访了长宁区民政局,该民政局对建行“存房养老”模式很感兴趣。在对区内老年人们需求的调研排摸过程中,该行知悉黄阿姨膝下无儿无女,身体状况不佳,已多次因脑梗住院,于是提出上门走访。

  离开黄阿姨家后,建行通过居委会向黄阿姨提出“存房养老”方案,依托建设银行集团金融牌照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住房租赁服务,盘活不动产,并提供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一站式养老服务。黄阿姨听到有人可以帮她安排养老事宜,欣喜地对居委干部说:“我同意。请他们一定要尽快安排,我绝对配合。”

  此后,建行与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认真筛选了距离黄阿姨家3公里以内的所有养老机构,最终选定仙霞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然而,该服务中心每月服务费至少需要7000元,仅靠黄阿姨微薄的退休金无力承担。见此问题,建信住房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派专人上门为黄阿姨勘察评估其面积仅为37平方米、墙体脱落、设施老旧的房屋,进而提出从前期装修到后期出租维护、时间长达7年的全流程服务方案,并支付最优惠的租金费用,足以覆盖黄阿姨养老费用的缺口。

  “当我们将从养老服务到房屋租赁整个服务方案给到黄阿姨时,黄阿姨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起来,不停地问什么时候能去看看。”建行工作人员回忆道。随后,在居委干部、建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黄阿姨和她家里的晚辈多次走访仙霞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并帮助她完成了健康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当双方正式签约,黄阿姨将房屋钥匙交到建信住房工作人员手中并说:“多亏了你们,我才能住到那么好的养老机构。”黄阿姨家里的晚辈也放下了悬着的心,“以前,我也经常来看她,但是我不可能每天都过来。现在看到这里的环境,我也放心了。”

  存时养老

  秦阿姨是一名活跃的上海社区志愿者,时常参与为社区高龄老年人举办的文艺演出。在接触“时间银行”前,她很难记得自己演了多少场、服务了多长时间,总感觉有些遗憾。用了“时间银行”后,秦阿姨说“看看自己的记录,很有成就感”。而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由于志愿时间可以“存取”,秦阿姨未来可以提取服务时长,获得同等时长的服务。

  这家“时间银行”是由中行开发的“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当志愿者为老龄人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时,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和存储服务时长。志愿者可以在步入老年后,从平台提取时长,兑换同等时长的服务,也可以将时长捐赠给直系亲属或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实现“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的良性循环。中行与上海市民政局合作,已在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等上海市辖区开展“上海养老时间银行”项目试点。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了解了志愿时间“存取”的理念和模式,秦阿姨也学会了使用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参加志愿者服务,并随时查阅自己的志愿服务记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