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助力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杭州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布时间: 2022-11-18


  “小伙子,其他的我都会用,你就教教我怎么打车?”5月25日上午,78岁的黄淑德路过杭州武林广场时,看到正在进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顺便向现场的大学生志愿者请教了一番。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研二学生何军桥热心地向她讲解用手机打车的步骤。十多分钟后,黄淑德就学会了用手机打车。“家里老伴经常要去医院,子女又忙,会自己用手机打车了就方便不少。回去打几次试试看。”

  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民呼我为”主题活动,当天,由杭州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开展的杭州市“桑榆金辉数智生活万名大学生伴你行”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助力全市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智杭州的时代红利。

  “杭州60岁及以上老龄人超200万,不少老龄人还不太会智能手机办事。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帮助老龄人更好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杭州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师钧告诉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很多基层村社都提出了帮助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需求,老龄人的呼声也很高。

  朱师钧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老龄人体验学习、尝试应用、互相帮扶,慢慢学会亮“绿码”通行,网上挂号就医,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网上预订火车票、打车,和外地子女视频通话等常用功能。

  记者了解到,该志愿服务活动以“一区一校一千人”为运行机制,即由区、县(市)政府与驻杭高校建立长期志愿服务战略合作,高校和区(县、市)、团支部和社区两个层面“一对一”合作,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防疫、出行、就医、支付、娱健、家政、办事、通信、安全、防骗等十大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进村社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

  区、县(市)政府与驻杭高校合作采取就近原则,比如西湖区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滨江区与浙江中医药大学、余杭区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临安区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等。

  该志愿服务活动将从5月持续到今年底。除通过拍摄小视频打造“电视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培训外,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需到当地社区开展常态化线下培训,力争到年底实现有需求的老龄人培训100%全覆盖。

  此外,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已写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该市将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龄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加快探讨和建立适应老龄人的智能化生活模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