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近5亿,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发布时间: 2022-11-18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就要公布了,对于这份人口普查数据,万众期待。因为像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每十年才有一次,比奥运会还金贵。

  

  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已经摆在台面上,成为谁都不能忽视,并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央行在其发布的工作论文中就提到,人口问题是一种趋势,无法逆转。

  中国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老龄化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初级阶段。

  未来,老龄人的比重将越来越多。今年5月8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发表了《投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潮和大浪》的主题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朱民指出,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这是中国经济放缓很重要的原因。同时,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非常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年轻人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根据朱民的预测,2015年至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60岁至69岁年龄段人口净增7000万;70岁至79岁年龄段人口竞争1个亿;8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净增8000万。而60岁以下年轻段人口均为负增长,其中,40岁至49岁这个最佳管理层人员年龄人口段减少约8000万,而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年龄段人口减少约9000万。

  朱民指出,到了205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将从2015年的15.2%提升至36.5%,接近5亿人口。

  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60岁以上老龄人。在国际上,老龄人口抚养比6:1是个比较正常的标准,即6个工作人员养活一个老龄人。可届时,中国的老龄人口抚养比还不足1.5:1。这就意味着,生产效率必须大幅提升(至少4倍),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力。

  当然,到2050年,现今还处于萌芽期的AI技术肯定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效率飞跃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升4倍效率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整个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全社会的供需结构和经济规律。中国市场的消费重心将从年轻人逐步向老龄人转移,消费群体的年龄上移也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朱民表示,日本从1994年至2016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筑业、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非常明显,其他的如服务业、金融与保险、农林渔业等也纷纷下降。而新兴的产业中,健康和社会工作上升最为明显,即医疗保健和针对老龄人的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此外,还有科技、通信以及房地产相关行业也会增加。

  其实,这也是指明了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中的市场机遇。医疗保健行业、老龄人服务行业将迎来市场红利期。昔日的劳动力人口红利将变成老龄人消费红利。

  

  在引述日本案例的同时,朱民还谈到另外一个问题——房地产问题。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直到今天依旧没有恢复。

  据朱民介绍,日本如今依旧有很多废弃的房屋。原因很简单,老龄人不需要那么多房屋,无论是住宅还是养老院,老龄人对于物质的渴望没那么强烈。所以,日本房地产没有刚需支撑,始终起不来。

  日本经历过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正在面对的问题。日本的前车之鉴对于中国而言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口老龄化恐怕无法逆转,但还有时间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做一些预备工作。

  如今,中国相比日本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未富先老”问题。日本进入老龄化人口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眼下,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阶段的标准而言,人均GDP至少要在3万美元以上。

  如果在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时还没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话,养老问题会变成非常严峻的一个现实问题。放眼全世界,即使发达国家也会遇到一些养老问题的困扰,比如养老金问题、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老龄人生活保障问题等等。发达国家的养老问题尚且不能妥善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养老问题势必更严峻。

  养老是“危”也是“机”。对于中国而言,养老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有问题也等于有机会。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赢下一个时代。

  在很多人观念中,老龄人消费能力都很弱,中国人会不顾一切的把钱花在下一代,可对自己非常“抠门”,对于父母长辈更是有心无力。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孩子过得更好,自己省吃俭用,而对孩子的花费毫不吝啬。所以,很多国人都会想着去赚孩子的钱,而很少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在老龄人身上。

  但是,在老龄化问题真正到来时,这种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到了2050年,那代老龄人中会有相当一批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甚至是没有另一半的孤老。他们会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需要花钱的对象。

  因此,那代老龄人本身是消费力较强的一代人。他们可能都是中产退休,每个月领着高额的养老金,为了自己老年生活得舒服更愿意花钱。

  在这方面,国内有很多待开发的新兴行业。比如,商业养老保险。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占GDP比重只有1%左右,几乎等于没有。而社保基金占GDP比重只有10%左右,未来是很难满足庞大的养老年人数需求的。所以,商业养老保险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为了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方面也会有更多倾斜。

  再比如,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在大众概念中,养老服务往往与养老院划等号。但养老院的养老环境差距非常大,好的养老院凤毛麟角,大多数养老院口碑不佳,不少人对养老院都产生了先天性恐惧。在未来,居家养老服务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既能打消老龄人的消费恐惧,也能增加服务体验。

  人口老龄化一定会到来,养老会变成一个普遍话题。也许,就在二、三十年后,现在吹捧后浪的景象会同样发生在前浪身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