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评深挖人口红利,应对老龄化社会
发布时间: 2022-11-18


  今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要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老龄化,大力提升人口素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效果看,规模适度、更加均衡的人口增长效应正在显现。这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可以得到具体印证。比如,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我国0-14岁人口占17.95%,与2010年相比,上升1.35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这次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完成工业化发达国家转型阶段,尽管经济发展带来老龄化、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率呈现负相关是国际普遍现象,但老龄化、少子化的风险问题仍需重点关注和大力化解。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而在去年底,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即已撰文表示,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过往,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仍在,要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当前,在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质充裕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也由劳动力数量转变为劳动力素质。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排在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前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此外还要看到,应对人口总量增长放缓的压力,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重化工型正在转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为依靠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向人才、产业、科技协同发展寻求对策和改变的力量。这些,都是我国在新时代深挖人口红利的重要有利条件。

  人口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可以用单纯的人口数量规模来衡量,它关涉到人口政策以及生活成本、教育供给、养老保障等多种因素和环节。在应对老龄化、少子化方面,专家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鼓励企业留用和雇佣年长劳动力,适时适当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打造高质量为老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再如,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加快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塑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都很有价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