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未来3年,宁波养老将有大变化!
发布时间: 2022-11-18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一起来看

  《计划》围绕着眼老龄人居家养老更加舒适、社区养老更加完善、机构养老更加专业,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事业产业协同、线上线下融合、人才科技相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总目标,提出了要推进7大工程32项工作。

  “更安全”的标准化老年食堂要来了

  解决就餐问题,是前期养老服务调研里老年人们占比最大的诉求,《计划》的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了“打造老年助餐服务闭环”的概念。《计划》提出,到2023年,全市要建成200个以上“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质量可评”的标准化老年食堂,每日享受助餐服务居家老龄人5万人以上。

  据了解,为推进助餐服务,宁波几年前在全国率先推进了“爱心车轮”老年助餐服务。政府出资为每个乡镇(街道)配置一辆SUV送餐车,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同时,创新推出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机构配送餐、委托社会餐饮企业配送餐、发展邻里助餐点、互联网+助餐等6种模式,老年助餐服务已覆盖全市2751个村(社区),覆盖率97.6%,每天约有2.4万名老龄人享受助餐服务。

  “宁波要建的这200个以上标准化老年食堂,就算在全国来比,也是较高水准的。”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人员介绍,今年宁波将计划建成100个,大部分是在现有社区老年食堂基础上进行升级改建。根据《计划》提出的5万人要求,也就是说,未来3年,宁波能受惠于助餐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将比现在增长一倍。

  更多养老服务进社区、家庭

  《计划》还提出,2021-2023年将免费培训2.4万名以上家庭照护者。到2021年底,所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推进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三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创建30个认知症友好社区和30个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

  据悉,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160.88万,占户籍总人口26.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22.2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4.12%。近十年来,老年户籍人口总体规模增幅高达55%。“十四五”时期,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25年我市老年户籍人口总量将超过200万,占宁波户籍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老龄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复合慢病井喷等特点,加剧了发展老年健康服务的紧迫性,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