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数字化”绊倒老龄人
发布时间: 2022-11-18


  如今,万物互联,智能化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这个问题如果你问熟悉手机操作的年轻人,毫无疑问他们会觉得生活更加便捷了。但如果你去问老龄人,答案却未必如此。因为对智能设备的操作不熟悉,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不会用自助售票机、不会用打车软件、不会导航、不会扫码买东西……他们往往茫然、无助,被困在智能时代里寸步难行。怎么样让老龄人不被数字化绊倒,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所带来的便利?一起来关注今天的节目。

  不会在线支付就无法缴费,不会扫“健康码”就寸步难行,不会网络预约就面临挂号困难。都说“一部手机走天下”,在我国7亿的移动支付规模与9亿的网民规模面前,许多人觉得稀松平常的场景,对于老龄人来讲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老龄人“被智能所困”,这种尴尬无助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在宁夏,老龄人口也已经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4%。根据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使用手机的老龄人约2.74亿人,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龄人约1.34亿人。这就意味着,全国或有将近1.4亿的老年人在使用功能机,也就是俗称的老年机,或者有智能机但不会上网。

  新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也让许多老龄人成了“数字贫困户“。由于年龄大、学习能力退化、记忆力衰退,再加上没有人手把手教等原因,面对数字生活场景,不少老龄人力不从心。

  记者在调查中,遇到了80岁的宋叔叔。一大早他就来到社区自助缴费机前购买天然气。宋叔叔称自己在手机上找不到缴费入口,只能来线下购买。但在线下的自助缴费机购买时,机器界面却显示“网络异常”,这让宋叔叔一时不知该如何解决,最终只好到人工服务台办理业务。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即将突破3亿人,我们的社会结构正在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如何帮助老年群体学会数字化、用好数字化,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场景:大屏幕的液晶智能电视,上百个频道,老年人却打不开机顶盒,也学不会换台。从早到晚,天天只守着一个频道。我们的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日子经营得也是有滋有味。但现在面对智能化的厨具、电视机、洗衣机、手机,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反而无所适从。网购、聊天、发红包,这些东西可能你教过许多遍,他们都没学会。我们教的人很急躁:你怎么还没学会。而我们的长辈,就像自信心被摧垮的小学生一样,越来越畏惧:人老了,怎么就没用了。这样扎心的画面,可能在许多家庭里都上演过。面对蹒跚着想追上智能时代的父母,我们做儿女的首先要握紧他们的手,要慢慢走。当然,要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得尊严又从容,整个社会也要释放更多的善意,扶一扶这些被落下的老年人。

  为了帮助老龄人更好地进融入数字化生活,宁夏各地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了生活缴费、移动支付、预约挂号等技术帮扶,老龄人在日常操作遇到问题时还可以直接到社区向工作人员询问。家住共享社区的王阿姨在参加了社区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以后,现在网上缴费、网上购物样样在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网上冲浪小能手了。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围绕着老龄人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常见事项提出了具体举措。

  记者注意到,各地纷纷推出一些“适老化”服务,助推老龄人追赶“智能时代”。吉林省完善了健康码管理,新增“家人代办”功能;在地铁等安检处摆放了乘客信息登记台,不能出示健康码的老年人,可以登记个人信息后,测温进站乘车。云南省在便利老龄人日常交通出行方面,开通电召服务;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适合老龄人使用的一键预约叫车功能,为老龄人提供便利,同时还在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根据老龄人就医实际情况,为老龄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龄人提供语音指导、人工咨询等功能。一些地方的银行、电信等部门还为有需求的客户赠送大字号版本的《送给咱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教老龄人快速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手机拍照、设置闹钟、连接Wi-Fi、下载软件、微信付款等。

  自治区政协委员蔺银生长期关注老龄人数字化使用问题,在他的《别让数字化门槛绊倒了老龄人》提案中提出:要在数字化管理中要全方位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适应性。要对老龄人群有特殊的人性化管理措施,推进数字化模块的设计时要科学优化方案。对老同志眼花、手慢、记忆差的情况要提供简化程序选择,形成数字化过渡周期。

  3月23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方案》,按照这份方案的要求,“健康码”将不再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方案明确到今年年底,围绕老龄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宁夏将优化相关服务,让老龄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也更加完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快”与“慢”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既要迎合智能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又要尊重老年群体的“慢权利”。我们希望社会各方力量都能拿出最大的善意去帮助老龄人跨过数字鸿沟,也期待更多的老龄人积极转变心态,勇于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主动拥抱数字化生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