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35年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城乡全覆盖
发布时间: 2022-11-18


  对老年群体友好的社区,长什么样、如何建设?在上海,已有建设“施工图”与“时间表”。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本市将打造一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实现城乡全覆盖。

  据市卫健委官网最新发布的《关于开展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本市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在具体工作任务上,具体包括改善老龄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龄人的日常出行、提升为老龄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龄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龄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等内容。

  以“改善老龄人的居住环境”为例,本市将支持对老龄人住房的空间布局、地面、扶手、厨房设备、如厕洗浴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等进行适老化改造、维修和配备,降低老龄人生活风险;建立社区防火和紧急救援网络,完善老龄人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定期开展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含失智)、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龄人家庭用水、用电和用气等设施安全检查,对老化或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改造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为方便老龄人的日常出行,本市将加强老龄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进行改造,保障老龄人出行安全。其中,新建社区提倡人车分流模式,加强步行系统安全设计和空间节点标志性设计。

  为提升为老龄人服务的质量,本市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设医养结合中心,为老龄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养老服务;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会化资源为老龄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助洁、紧急救援、康复辅具租赁、精神慰藉、康复指导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广泛开展以老龄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本市将依托智慧网络平台和相关智能设备,为老龄人的居家照护、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远程服务及辅助技术服务。与此同时,本市也将积极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加大对老龄人智能技术使用的宣教和培训,并为老龄人在其高频活动场所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

  文件也进一步明确了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进度表:第一阶段为示范创建阶段(2021-2022年),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第二阶段为示范推进阶段(2023-2025年),完成相应数量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第三阶段为总结深化阶段(2026-2030年),开展中期评估,到2030年底,各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覆盖率达到50%以上;第四阶段为全面评估阶段(2031-2035年),评估创建效果,目标到2035年底,实现本市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全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龄人”理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