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做“老小孩”的守“忘”者
发布时间: 2022-11-18


  “你是谁?”“你好像我孩子。”“我明明没吃饭,你凭什么说我吃了。”

  白发婆娑的长者,突然变得让人难以理解,是年纪大记性差?还是人们常说的“老小孩”?当家人焦头烂额的同时,长者也在暗自神伤,眼看着与家人的关系一步一步走向僵化。

  其实,这可能是出现了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一般来说指的是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这些,统称为认知症。

  到目前为止,认知症还没有治愈的方法。若是老年人患上了认知症,家属可以做的,便是早发现、早治疗,减缓认知症恶化的程度,帮助他们记住这个世界。

  现状:几近崩溃的家人,毫不知情的老年人

  “妈,家里电器不要随便玩,不安全。我说让你搬来和我一起住,你又不愿意。平安通这个手表你要常戴着,记住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找平安通。”每天在离开家之前,小何总是要唠叨个不停。他的老母亲听后,会十分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我又不是小孩子。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这么啰唆。”

  被年迈的老母亲“赶”出家门后,小何无奈地叹了口气。小何的母亲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执意要留在老房子居住。最近,小何发现母亲的记性开始变差,常忘东忘西的,大冬天还会开风扇。好心的邻居告诉小何,最近有一次,他的老母亲独自出外,却迷了路。这让小何的心里布满了阴霾。“这是人们常说的认知障碍吗?”小何不敢想。

  陈婆婆遇到的情况比小何更加严重。最近,她发现自己老伴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常常忘记自己住在哪里,不愿意出门,经常在家中发呆,总是开关风扇、空调等。陈婆婆的老伴今年已经91岁了,是因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吗?陈婆婆有些说不准。

  “我这是在哪里?你是谁?你这老太婆,给我滚出去。我有老婆的,比你年轻,我很爱她。”陈婆婆老伴的情况,让她既担心,又生气,还有一丝好笑。渐渐地,老伴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差,陈婆婆开始有些崩溃了。“突然就发脾气,偶尔会忘记我是谁,经常说我对他不好,没给他饭吃。我怎么解释,他都不听。”陈婆婆和子女说出自己的苦楚。“要不去医院看看?”孩子们向陈婆婆建议。但人老了不就应该糊涂吗?陈婆婆不清楚这究竟是不是病,也不清楚该去哪家医院看。

  认知症到来,居家养老面临新挑战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85.7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35%。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近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认知症患病率为5.56%,而随着年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还会提高。有专家推算,80岁以上长者每3人就有1人患上认知症。

  到目前为止,我市老年人养老方式主要以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3种方式为主。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市老年人最为广泛选择的养老方式。认知症的到来,让这种侧重于依靠家人和自身的养老方式备受考验。认知症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一切让负责照顾的家人变得无所适从。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多为长者食堂、老年课堂等生活品质方面的服务,且大众对认知症认识度不高,一旦老年人发病,多以为是“年纪大了记性变坏”等原因,并无及早就医的想法。

  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江门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任庆华表示,长者积极预防和科学干预能够有效延缓认知症的发生和发展,提升老龄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了破解社区居家养老在应对认知症处处掣肘的困境,2020年,蓬江区民政局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适老化改造和专业服务设计,打造首个区一级“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以温馨舒适的环境,为老龄人提供认知症早知晓、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等服务。

  破题:建立服务中心,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认知症老龄人是养老服务体系里照护难度较大的群体,认知障碍使他们健忘、迟钝、情绪敏感,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如何破解这一养老难题?近年来,蓬江区民政局在江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积极探讨研究对策,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探索开展老年认知障碍服务,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关怀、关爱认知障碍老龄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认知症老龄人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2020年,以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蓬江区率先探索建设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体系,通过场地升级改造建设“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并开展“忆”路有爱认知症友好社区支援计划,通过专业的认知症预防推广、病症筛查、干预训练、个案辅导、日间照料等服务方式,在社区层面开展认知障碍预防及干预服务,以家庭支持为核心建设“认知症友好社区”。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促进“家庭、机构、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关爱服务认知症老龄人的社会大环境。

  李玉婷是蓬江区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的社工,她介绍说,要老年人喝水,老年人却把水打翻;给老年人穿鞋,老年人却突然踢人。这样的场面,在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过程中相当常见。其实,这些正是认知症老年人无法控制身体的表现。

  李玉婷说,蓬江区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的设立,是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的有关要求,预防和减缓认知症的发生,中心建设“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体系”,通过适老化改造和专业服务设计,为老龄人提供认知症相关服务。

  从2020年7月起,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策划“忆”路有爱认知症友好社区支援计划,通过举办社区巡回宣传、认知功能评估(脑健康体检)、健康专题讲座、健脑活动游戏、线上课堂教育等一系列社会活动,让更多的老龄人、居民乃至社会大众正确认识认知症,倡导公众增加对认知症的关注和认识。该活动累计走进了11个社区,共开展18场认知症公众教育及体验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

  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联合银华长者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堤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站点,设立6个筛查点。该中心通过社区宣传流动筛查、预约筛查、上门筛查等方式,并使用MMSE量表累计筛查175人,发现有24人有认知功能受损的倾向,比率为13.95%。通过简易测试量表(AD8)及时钟测试(CDT),快速筛查人群超过300人,发现80岁以上长者普遍具有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受损等情况,且长者的社交活动越少,患病的概率越大。针对筛查发现的“特殊对象”,社工还提供个案跟进服务,去年8月至今提供个案跟进专业服务14人,其中为1人对接记忆门诊,1人转介养老机构,12人提供认知训练服务。

  对认知症的干预与预防,该中心的智慧健脑服务是有效防范方式之一。智慧健脑服务主要以开展小组及专业服务为主,通过设计有趣及生活化的认知活动,促进长者运用现有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适应变化,让长者接纳并调适认知症引起的认知障碍,增进参与生活的主动性。每周二与周四,蓬江区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将不同阶段的长者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开展活动。“我们目前分了读时事新闻小组、健智活动小组等。”李玉婷介绍说。

  另外,据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应如何应对,去哪里就医较为迷茫。为给长者和其家属解答一系列疑问,让长者及早接受检查和治疗,社工计划在蓬江区范围内搜集整理医疗单位“记忆门诊”、脑病科,养老机构认知症照顾专区、社区认知症服务点等相关资源,整合成一张“蓬江区认知症服务地图”,在筛查或咨询发现特殊个案的时候可以及时转介。同时,医疗机构发现患病长者,也可以转介至社区认知症服务站点或养老机构,接受非药物治疗(认知训练),以提高长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接下来,中心将与市人民医院及第三人民医院达成合作,建立认知症医社联动双向转介机制,为长者带来实际帮助。

  声音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江门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任庆华:早发现早治疗

  认知症的患者很多,但主动去医院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在社区筛查中发现。认知症并不是正常衰老,而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认知症不是单一项疾病,而是一群症状的组合(症候群),不单纯只有记忆力的减退,还会影响到其他认知功能,例如:语言能力、计算及判断力、专注力、抽象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干扰行为、个性改变、妄想或幻觉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其自身的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自理能力。所以,一旦老年人出现重复提问等症状,就应该去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筛查,这需要与老年人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人发现,尽早去筛查。如果等到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其实并不算及时。

  当家属发现老年人出现疑似认知症征兆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筛查。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早期介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减缓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生活质量也能因此提高。尽可能延缓认知退化的进程,维护生活功能,减少抑郁等精神行为问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就算是认知功能减退,但只要不到最重度的阶段,患者还是有学习能力的,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和鼓励,甚至需要专业康复团队的支持。

  小贴士:认知症的十大征兆

  1.记忆力下降,容易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

  2.对时间及方向感到混乱。

  3.思考、计算方面有困难。

  4.判断力减退。

  5.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出现沟通问题。

  6.执行熟悉的工作亦感到困难。

  7.把物件错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8.出现情绪、行为的转变。

  9.性格转变。

  10.失去做事情的主动性。

  预防方法

  1.保护心血管。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中风;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2.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低糖、低盐、低油脂,高纤维饮食;保持充足睡眠;保持适当规律的运动;每天好心情。

  3.持续参与社交活动,多接受新事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避免脑外伤。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