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涛代表推动我国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立法
发布时间: 2022-11-18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并在健康中国15项专项行动中单列“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对加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明确了9项指标和23项具体行动内容。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湖南考察强调,要激活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中央着眼健康中国建设,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的职责明确划入卫生健康委,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工作。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迫切需要发展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

  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截至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5388万人,比重为18.1%;65周岁及以上17603万,比重为12.6%。2019年末60周岁以上人口比2018年末增加了约439万人,这个增加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未来我国将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从我省来看,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龄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龄人超过200万,全国其他地区的老龄人健康状况也呈现这种趋势。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养老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老龄人对医护人员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老龄人和全国各养老机构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而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防护设施缺乏,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更加凸显了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健康养老急需补齐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短板

  目前全国医养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医养结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非常突出,难以满足老龄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以湖南省为例,目前省共有养老机构2355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仅180家(两证齐全或备案),占比仅为7.6%。而且,全国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少,与“9073”(90%老龄人居家养老,7%老龄人社区养老,3%老龄人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不相适,绝大多数人难以在家庭、社区享受到医养结合服务。少量设有医务室的养老机构主要是以简单生活照护为主,以提供简单治疗为辅,无法为老龄人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大部分省份对医养结合机构没有资金支持,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没有资金配套,公立医院开展相关业务无法享受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

  籍涛代表表示:我国有必要通过立法推进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龄人权益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二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9年12月28日通过,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老龄人权益保障法》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都在文中对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等工作提出相关要求,但内容篇幅较少,对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工作的没有进一步提出要求,同时相关需求未进一步明确,急需立法推动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发展。

  籍涛代表强调,相关省份先进经验助推我国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康养产业,将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10+3”重大项目之一,把医养健康产业作为着力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中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做出了具体部署,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医养康养产业发展,省政府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设立医养健康产业处,专门负责医养结合工作,以及全省健康产业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督促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协调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经过一年多的示范省创建,山东省推出了八种各具特色、可以复制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医养结合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打造医养产业集群,重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建议可以这两个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参考,结合国家实际,研究推动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的有力举措。

  籍涛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龄人权益保障法》,增加“健康服务”章节,通过立法规范,着重就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将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落实相关补贴和资金支持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保报销问题,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筹资渠道,减轻失能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压力等作出规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