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让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常州出台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11-18


  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不少老龄人却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挡在互联网之外。现代快报记者从3月3日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该市于近日正式出台《常州市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帮助老龄人解决面临的"数字鸿沟"难题。

  解决老龄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数字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方便了群众。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不少老龄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智能服务而被挡在互联网之外,在日常的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中遇到很多不便,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尤其明显,老龄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常州市是较早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截止202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已达24.4%。为此,常州于近日正式出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1年底,各类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老龄人获得智能化服务途径更加便捷、智能化适老产品更加广泛,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便利、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解决老龄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意见》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及出行就医办事

  据介绍,《意见》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运用智能技术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20项重点工作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做好对老龄人的服务保障,老龄人高频服务场景和活动场所适老化、便利化,便利老龄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

  《意见》提出,将开展老龄人智能技术普及培训,定向招募一批志愿者,为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提供帮助和教学服务。

  针对疫情防控时一些老龄人使用"苏康码"不便的问题,《意见》提出完善"苏康码"管理,便利老龄人通行。在医疗、办事、交通、购物等老龄人活动高频场所安排专人协助老龄人进行"苏康码"代办、查询核验。对无"苏康码"的老龄人,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现居住地社区(村)居(村)委会开具的纸质证明通行。对既无"苏康码"又无纸质健康证明的人员,现场登记个人信息,填写流调表和健康承诺书,无发热等异常症状及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及时放行。到2022年,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场所逐步应用刷卡或刷脸识别系统,通过与"苏康码"信息系统关联对接,实现无码通行。

  在智能化时代,也为老龄人就医带来不便。对此,《意见》提出,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各医疗机构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龄人预约挂号的渠道。二级以上医院为老龄人提供一定比例现场号源,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号源,优先安排老龄人转诊就医。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确保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保留现金收费功能。完善老龄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进预约上门、家庭病床服务等服务模式。

  常州市民政部门表示,在保障居家老龄人基本服务需要中,将在老龄人生活及活动场景中,积极推进新型智能设备的应用,配置应用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简便操作的智能设备、适老化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品。

  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优化老龄人打车出行服务,保持巡游出租汽车扬召服务能力,优化96196电话叫车服务,在条件具备的社区试点设置巡游出租汽车候客点,安装"一键叫车"装置,方便老龄人叫车乘车。对于便利老龄人乘坐公共交通方面,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方式。

  政务服务领域,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健全便利老龄人的配套服务设施,设置老龄人接待专窗、敬老专座,为来大厅需要帮助的老龄人提供专人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等服务。

  此外,《意见》还提出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将按照要求推广适老手机银行APP等,不断提升电子设备使用端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