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00+床位、44个社区食堂和助餐点,闵行人养老更方便!
发布时间: 2022-11-18


  闵行区民政局局长蔡怿晖:“十四五”期间,闵行区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与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新城区相适应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基本社会服务体系。闵行区民政局局长蔡怿晖

  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均衡化、品质化”

  截至2020年底,闵行区户籍老龄人口为37.9万,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31.77%。近年来,闵行区以两项全国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注重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引领发展,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各个村居和为老服务中心都设立了养老服务顾问,今后,还将增加顾问人员配备。

  "均衡化"制定养老服务专项规划

  落实31幅地块,专项用于养老。

  滚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轮,2017年至2019年,重点推进设施建设;第二轮,2020年至2022年,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解决一床难求问题

  目前,全区养老床位已经超过1.5万张,每百位老龄人拥有床位数超过4.12张。

  “十四五”期间,根据老龄人口的增长情况,还要规划建设2000张以上床位。围绕15分钟生活圈,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十四五”期间,将建设69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4个社区食堂和助餐点。

  "品质化"提升多元服务能力

  针对不同老龄人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加快发展公建民营和民营养老机构,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和服务内容。比如,养老机构有保基本的,有高端服务的;居家护理有长护险的,也有附加增值服务的。

  提升专业照护能力

  加大医养康养融合力度,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未来5年全区护理型床位将占到总床位数的60%。同时,通过“托管、嵌入、签约”方式,真正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导入养老机构。

  围绕认知症专业照护需求,将建设第2个专业机构,建成10个认知症社区日托。提升队伍服务能力

  发挥能力基地引领作用。全方位的推进养老护理层、管理层、社区志愿者的培训。建设养老顾问直播间,开通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直通车。提升服务监管能力

  全面推进落实《养老机构作业指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落实机构结对帮扶和退出机制。(对60分以下的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累计三年质量检测不及格的勒令退市)。

  探索建立边缘困难群体的发现和帮扶机制

  要变“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闵行区已设立了区、镇两级的“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610个,有救助顾问634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三步式”完善“社区救助顾问”工作。

  第一步:加强人员配备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点配备:不少于2人

  每个居村服务点配备:不少于1人

  第二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

  通过APP、小区里内的公告栏、电子屏等平台,介绍一些典型案例、解释一些疑难问题、宣传公益理念等等,多渠道、多角度让居民了解“社区救助顾问”。

  第三步:有序扩大帮扶范围

  在保障好传统救助对象的同时,继续深化“弱有众扶”,探索研究政策边缘困难群体、“老幼病残”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措施,针对该类群体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制定一些救助措施、创新一些帮扶模式,拓展更多慈善力量,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闵行特色的“弱有众扶”。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把握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依靠人民、根植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关键还是依靠人民。强化党建引领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激发各类主体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强化社区协商

  通过社区议事厅、社区公共空间等载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民主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在交流协商中凝聚家

  强化专业指导

  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社会力量,推动规划师、健康师、律师等进社区,引导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比如,依托社区规划师专业力量推进社区空间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切实提升居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

  加强科技创新突破

  通过强化社区智能管理,为社区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网友提问

  市民郭先生:现在独居老龄人多,子女都不在身边,如果老龄人在家里发生意外可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有的地方会根据水表是否走动,来监测老龄人在家是否有行动,希望能够在闵行普及。

  答复:我区正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应用,与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均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现已经开展的项目有:

  1、通过“康乐福”平台为社区居家老龄人提供主动关爱、紧急呼叫和生活百事帮服务。

  2、已准备4000只“智能腕表”,逐步发放给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龄人。

  3、在45家养老服务机构安装6000套故障电弧报警系统,提高养老机构的电气安全能级。

  4、在5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推进智慧健康小屋建设,方便老龄人自我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改善居家适老环境。

  未来,还将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智慧养老服务工作。

  1、老龄人防跌倒智能运用。

  针对有轻度行动障碍或发生跌倒事故风险较大的老龄人,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助行机器人等各类跌倒防护产品,帮助老龄人居家或外出时独立行动,当老龄人发生跌倒事故时能够大幅降低身体伤害。该项目已在浦江社区春田长者照护之家运用。

  2、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

  提供家庭照护床位的集成式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设备具备卧床护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数据回传、远程指导等功能,为老服务组织专业人员可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指导老龄人家属开展日常护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目前,新虹街道已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试点实施远程支持智能设备的运用,后期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3、社区养老机构出入管控。

  综合采取人脸识别、红外监测、门禁管理等技术,可满足人员进出方便、审核快速、指定进入区域和路线、同步测量人员体温和监测随申码等要求,解决社区养老机构人员进出管控的难题。

  4、试点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

  大华福利院建设智慧养老院已有1年多的时间,该院以养老机构运营业务为支撑,构建“一个智慧交互系统+N个智慧应用场景”服务模式,实现从老年人入院、日常生活、家属探视、照护服务、餐食到出院的全程线上闭环管理,对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精细化管理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下一步,准备扩大到颛桥镇的3家养老机构试点,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