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772个,养老服务“十三五”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 2022-11-18


  “十三五”时期,是首都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攻坚克难、爬坡过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北京构建了怎样的养老服务体系呢?1月24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时披露了北京养老事业“十三五”成绩单。他介绍,过去五年,北京市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从无到有建立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3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5家、全市运营养老机构544家、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772个,覆盖98%的城市社区,养老助残卡惠及全市470万常住老龄人。

  李万钧透露,目前,北京市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每日约有500人进入60岁、120人进入80岁。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口达378万人。预计到2021年底,老龄人占本市常住人口比例将达到24%,这意味着,北京将有近四分之一市民都是老龄人。

  “据调查分析,90%老龄人习惯在家养老,6%老龄人依托社区养老,4%老龄人选择在机构养老。这就业界俗称的‘9064’养老服务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本市重点围绕老龄人的周边、身边、床边,建设养老机构的床位、驿站的托养床位、家庭照护床位。”李万钧表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