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以人民情怀呵护老龄人便捷出行
发布时间: 2022-11-18


  随着春运临近,为保证老龄人和脱网人群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保留并完善传统售取票方式,特别设置“爱心窗口”,可优先为老年旅客办理现金购票、改签等业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从古至今流传的优良美德。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并不意味着守旧;一味追求智能服务,也未必就是创新。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单位都大幅减少人工服务窗口。在线缴费、扫码通行等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是智能技术在很多方面完全可以替代人工,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服务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可智能服务并不适合所有人,很多老龄人面对虚拟世界仍然存在深深鸿沟。许多地方片面追求智能化,将不会或不熟悉使用电子设备的老龄人隔绝在了服务范围之外,给老龄人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

  “面对面”的服务窗口,是“心贴心”的情感通路。我国有2.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之庞大,出行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对于老龄人而言,窗口服务不只是一种有效沟通保障,更是一种带着温度的人情。可以说,铁路部门人性化服务,将会让老年旅客能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让他们出行更便捷更舒心。此外,铁路保留老龄人专用窗口,恰恰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因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等令人寒心的咄咄怪事,不能再出现了。

  一份问候、一个关怀,铁路部门保留并完善面对老龄人线下服务的“面对面”模式,推出多项老年旅客特色服务举措。针对一些老年旅客,对进站流程、扫码支付、人脸识别、电子客票等新技术,不了解以及不会使用健康码的情况,铁路部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服务方式并行,在各车站加开人工实名制通道、人工检票口,保证老年旅客进站通道顺畅,为他们提供线上预约、主动对接、进站引导、送客上车等一条龙服务。不仅有利于帮助老龄人等特殊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而且也彰显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铁路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更加深厚。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老之将至,人人都希望安享晚年,能够体面地老去。真正把老龄人的权益放在心上,铁路部门从线下到线上,尽可能全方位地考虑老龄人的出行需求,为老龄人提供贴心、细致入微的服务,这是智能时代的大“智慧”。同时,也为智能时代的老年人年赋予更多的出行可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