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养老保障好,夕阳无限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淮南养老保障逐步健全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淮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

  截至2019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龄人常住人口达75.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67%。数据表明,我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针对这一现状,我市不断完善老龄人福利政策和支持保障措施,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出台了《淮南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障、养老服务等多方面内容,有力保障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制度。清单包含政府供养老龄人兜底保障、困难老龄人养老服务支持等九项内容;明确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做到清单之内项目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清单之外项目以个人和家庭支出责任为主,倡导家庭和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坚持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淮南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发放高龄津贴,2019年7月1日起,我市提高了高龄津贴的标准,80至99周岁老龄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津贴由200元提高到360元,增幅达80%,100周岁以上老龄人每人每月500元补助。

  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出台《淮南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为具有淮南户籍的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洁、医疗协助、精神慰藉等服务。

  健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激励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新增床位给予2000-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按照200元、300元、400元、600元差异化标准,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对内设医务室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并为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降低养老机构运行和入住老龄人意外伤害风险。

  实施特殊困难老龄人适老化改造工程。2018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持续实施了低收入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累计达150余户。截至2020年11月底,市级已投入适老化改造资金41万元。

  开展特困供养机构运行维护。在全省率先开展特困供养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其中,一星级55所,二星级56所,三星级8所,并将等级结果作为入住特困人员补贴资金发放的依据。

  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养老机构中每一位老龄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为总目标,着力防范和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迈入长效机制建设新阶段。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市186家养老机构全部通过隐患排查整治。

  开展智慧养老建设。我市出台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创建达标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给予一次性创建补助10万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创建补助5万元,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一次性创建补助2万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