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互联网+”实现家门口的“老有所养”,武汉青山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破解社区养老难题
发布时间: 2022-11-18


  腿部不慎摔伤,孩子不在身边无法照料,70多岁的王婆婆陷入困境。

  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家住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船厂村的王婆婆住进附近的医养结合养老院,经医护人员精心疗养,伤腿很快痊愈。

  作为武汉老工业城区,青山区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远超全市其他城区。

  为破解瓶颈,近年来,青山区着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织密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

  养有所居

  父亲的养老问题一直让住在外地的姜女士感到很棘手。

  姜父现年80岁,患老年帕金森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姜母年老体弱无力照料。

  事情自2018年起出现转机。青山区连续3年开展养老网点建设行动,满足老龄人群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和母亲商量后,姜女士将父亲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养中心养老。

  “老年人本身有很多基础病,在家生病了还要打120等待救治,住在社区养老网点,一旦生病可及时发现治疗。”姜女士说,自己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随时了解老年人生活动态,让在外地的她可以安心工作。

  3年来,青山区建设32个线下服务网点、20个“社区嵌入式”网点,对每个网点按照建设规模、面积、床位等指标,区政府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实现半径1公里内养老服务全覆盖。

  目前,青山区已形成“区级智慧养老中心平台—线下服务网点和签约团队—老龄人用户—老龄人亲属”的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养有所补

  送医、送洁、送餐……家住青山区的蔡婆婆每天都能享受社区提供的免费一小时居家服务。

  这只是96岁的蔡婆婆享受的众多补贴之一。

  在广泛建设线下服务网点基础上,青山区针对90周岁以上老龄人出台关于实施特殊困难老龄人养老服务补贴的文件,明确享受市区级补贴的特殊困难老龄人标准、方式、项目、结算路径及申报、审批程序等。

  据统计,青山区共计为1500多人购买助洁、助餐、助医和远程照护的“三助一护”服务,区财政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20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

  家住青山区石化二生活区的柳爹爹也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

  90多岁的柳爹爹是石化退休职工,与年过85岁的老伴同住。两位老年人体弱多病,子女工作繁忙,不便照料。

  在社区网格员帮助下,柳爹爹家属为他申报了“三助一护”服务。今年9月以来,养老机构助老员为柳爹爹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帮他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清洗衣物、修剪指甲、代购药品等,老年人特别欢迎。

  养有所托

  “这食堂里干净、卫生,对我们老龄人的价格优惠,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说起自家楼下的社区“好味到”大食堂,70多岁的冯师傅赞不绝口。

  冯师傅独居在家,一个人也不想做饭,吃饭成了他烦心事。

  针对辖区老年化严重、老龄人吃饭难等问题,2018年以来,青山区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引入多家社会组织,在全区各街道建成运营17家社区“好味到”大食堂,让辖区老龄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营养健康、味美价廉的饭菜。

  青山区制定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建设方案及考评标准,对大食堂给予政策扶持,先后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337万元,为200万人次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

  青山各社区还成立膳食委员会,定期向大食堂供餐提意见和建议。前几日,冯师傅向社区网格员反映,天冷了希望饭菜能更热一些。

  社区随即向大食堂负责人反馈。现在,食堂不仅对摆卖的饭菜进行保温,还将居民带回家的饭菜用保温袋装好,让老年人们吃得满意、吃得暖心。(刘志月刘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