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22-11-18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至一年末,埇桥区为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四大亮点”促进了埇桥区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亮点一是实现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全覆盖。今年以来,埇桥区民政局探索社会养老新方式,对农村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改革,累计投入资金500万余元,用于敬老院质量提升改造工作,至2020年11月,全区25个乡镇39家敬老院全部签约,提前完成2020年底前全区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全覆盖的目标。通过公建民营运营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乡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扩大了服务群体,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龄人的护理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同时增强了乡镇敬老院自身生存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从而实现“以院养院”目标。不仅构建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还弥补了养老服务城乡区域性差距短板,实现了多方共赢。

  亮点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模式。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增多,群众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今年以来,埇桥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深入调研,制定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埇桥区民政局积极与区卫健委协调,联合出台了医养结合方案,养老机构合理安排卫生室用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卫健部门医疗人员进驻建立卫生室,做好医疗服务工作。2020年12月,养老机构与卫生院医养签约率达到了100%。同时,民政局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床位。

  亮点三是推进全区社区居家养老站点建设运营。2020年以来,埇桥区民政局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五室一场一厨”,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服务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中、晚两餐,以及娱乐、学习、健身、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全区11个街道60个社区已基本解决养老服务站用房问题,3个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1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已经正式运营,已基本建成全领域覆盖、全功能服务、全方位监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我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品牌。

  亮点四是建立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打造我区“区级智慧养老数据平台+区级智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居家”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引进援通“多网融合的居家养老智慧服务系统”,建立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提高养老机构安全等级。安装援通防智障老年人走出自动报警系统,防止智障老年人走出养老机构大门;开通“综合定位服务”功能,可以对服务对象位置信息进行实时定位;为智障老年人佩戴防走失的援通幸福手镯。通过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的视频、呼叫、异常情况监控等手段,养老机构可以及时掌握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化、便利化、专业化的服务,并将服务过程在线化、数据化,让老年人子女和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及时监督。

  亮点五是加大培训观摩交流,开拓视野。为更好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搭建养老服务业学习交流平台,汲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运营管理经验,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提质增效,埇桥区民政局多次组织培训观摩活动。11月26日,埇桥区民政局邀请南京资深专家为全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部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12月1日上午,埇桥区民政局组织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宿东社区养老服务站和道东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观摩;12月3日,埇桥区民政局组织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健康老年公寓和爱心养老公寓进行现场观摩。通过培训观摩,不仅让大家充实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还提高了养老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我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区民政局崔利娟)

  


微信